198章 養豬能手楊光華

198章 養豬能手楊光華

楊夏當然不是想否定什麼。事實上,正是老馬這個發現,才有了二戰後西方的快速發展,可以說,老馬提出的理論既揭露了資本家剝削的秘密,同時又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秘密,因為立場的原因,老馬從這一理論出發,看到了西方的沒落與死亡;但如果站在資方的立場,他們自然會利用這一理論緩和社會成員之間的對立,緩和勞資矛盾。

後世,華夏的理論雖然沒走到這麼遠,但在實踐的層面,譬如承認資本、技術、管理、勞動、資源等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的作用,實際上一定程度承認了資本贏利的合理性。

而只有承認這種合理性,資本才能成為推動社會的槓桿,否則,資本可能永遠站在我們的對立面,腐蝕着我們的基礎。

其實,雖然西方早就確立了資本的主體地位,但在具體操作中,他們也在不斷地限制資本的作用,譬如反壟斷,譬如收取個人所得稅,總之,在以儘可能多的手段限制着資本的野性。

向首長解釋這些,是比較累的。楊夏感覺的累,不是首長不懂,實際上,在首長這樣位置上的人,自然不會輕信或迷信什麼,楊夏的解釋,首長實際上一聽就懂。

感覺比較累的原因,是對這一理論理解的差異,目前想要將之普及還非常困難。剛剛對太祖進行了三七開,難道,還要對革命導師三七開?這個,對社會意識的影響。即便是首長本人也無法掌控。

……

關於在紅俄設立貿易公司的事,首長最終理解了楊夏的主張,同時首長還表示國家可以派一些懂俄語對俄國頗有研究的人才來幫助楊夏。

楊夏表示了感謝,但對於國家派出人才,楊夏沒有接受。因為楊夏是商業公司,一切都應該以商業操作的手段解決問題,包括翻譯等人才在內。至於國家派譴人才,也不能說不好,但說真的,此時國家能夠派出的人才。太有「主人」意識了。而缺少「服務」意識。

楊夏的重生,在國家層面看,即便此時都還沒看到明顯的蝴蝶效應,寫一本小說或兩本詩集。也不可能改變歷史。當然。因為楊夏的「啟發」。這時的文學創作要比後世來得更猛烈一些。

不過,楊夏的重生,在小層面的影響卻要大得多。甚至可以稱之為改變了歷史。

譬如伍城,過去想在劍門地區出名都比較困難,但它現在的教育,特別是高考,已經是劍門第一,甚至可與蜀都最好的中學相媲美。此時的伍城,已經是全國教育名縣了,新來的縣委書記,在楊夏資助的500萬的基礎上,同樣配套了500萬現金,決定把赤泉中學打造成南蜀省一流中學,當然「打造」這個詞,也是楊夏率先用出來的。

譬如赤泉中學的那些高中生,曾經百分之九十的畢業生後來都在務農、打工,少數經商和成了鄉鎮公務員,但現在卻是90%左右進入了大中專學校,取而代之的,是赤泉區一帶整體文化水平的提升。

還有一個與歷史不同的,則是東溝村的命運。

前面說了東溝村的自然條件「五不靠」,同時楊夏也給了一個東溝村的「致富經」,當然,這些楊夏說了也就算了,干不幹或怎麼干,楊夏實在沒那個精力去關心,畢竟,東溝村的地盤太小了。即便楊夏利用重生者的優勢,把東溝村打造成天下第一村,其格局也還是太小了。

其實,楊夏說東溝村「五不靠」時,已經是1978年底1979年初,也即楊夏要去南疆參軍之前,說實話,楊夏在離開東溝大隊之後,大隊幹部們並沒有什麼行動。

不過,1980年春節楊夏回家設立「楊氏獎學金」,讓大隊幹部們重新思考起了楊夏的建議。這時,他們按楊夏的說法,在取得公社支持的前提下,辦起了集體養豬場。

集體養豬場,此前各生產隊都有,蔡家灣也有,但規模都非常有限。這次,郭海和楊德禮兩人決定大幹一番,在公社支持了部分仔豬本錢后,東溝大隊發動各生產隊,每個隊支持5支仔豬本錢,這樣,飼養規模可以達到60頭左右,雖然這是很小的一個飼養場,但郭海聽進了「責任制」三個字。

郭海的責任制,非常超前。60頭仔豬,入欄時為1800斤;只要有50頭最後喂成肥豬,每頭達到150斤以上,肥豬總重7500斤,餵豬的4人就可得全工分,同時過年時每人多分2斤肉;如果肥豬總重量超過7500斤,每增加1斤增加工分2分,每100斤毛豬多獎勵1斤豬肉;如果肥豬總重超過9000斤以上,每超過1斤增加工分3分,每100斤毛豬多獎勵2斤豬肉。

這個獎勵辦法,是郭海徵求楊家老大楊崇文的意見后,而採取的累進獎勵法,也即成績愈好,獎勵愈高。

只是,這個很好的方法,沒人敢去接盤。因為它還有懲罰,那就是如果低於7500斤,那就是低1斤扣5分,只要低於5000斤,四人的工分幾乎要被扣完,因為一年的標準工分是360x12=4520分,實際上還要扣除下雨、逢年過節等,普通勞力一年有3500分,就已經十分強大了。

另外就是喂這種豬,大隊明確說了,精飲料與青飼料之比為1:20,也即精飲料1斤與青飼料20斤配合著用。這個比例雖然看起來比較合理,但大家也是餵過豬的,在這個時代,這樣餵豬,一頭仔豬10個月時間很難長到150斤,或者,長到這個數字也容易,但是豬疫病來了呢,這時,可沒有誰敢打保票不害豬瘟的。

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找到了村主任郭海,這就是楊夏的二爸楊光華。一聽楊二爸要接手養豬場,郭海當即興奮得不得了,楊家底子厚啊,有楊家接盤,這事兒就成了。

楊二爸為何會有這個想法呢,原因在於他在楊家的建築隊里,除了賣勞力外,基本上是個可有可無的人,要說搞經營提建議,楊光華自覺是個外行,所以只有埋頭幹活了,可如果這樣,自己又何必去摻一腳呢,自己的兒子在建築隊不就行了?而且,最最關鍵的是,楊夏基本已經明確了建築隊收益的分配原則,那就是按三家人平分,誰也不多佔;既然這樣,自己為什麼不另謀出路呢。當然,在建築隊也是有工錢拿的,但是,因為地位神馬的原因,楊光華覺得拿那個錢心頭逼屈得很。

1980年的春天,正是楊夏剛剛拿到首長給的那個1000萬的時候,他哪有心情管自己的二叔,在電話里聽說二叔的想法后,楊夏立即指示楊崇文去縣畜牧局找一些養豬方面的科普資料,讓幾個年輕人看了后,教給二叔楊光華。

在楊夏看來,只要是正事兒,你要幹什麼都行。

但是,楊光華又給東溝村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飼養場由他一個人責任承包,由他去找人來共同養豬,最後工分如何記,由他與其他飼養員談判,一句話,楊光華想過過官癮啊。

好吧,這也沒啥大問題。幹部們很快就做出了由楊光華承包的決定。

楊光華文化比較低,對於非農業的事情比較陌生,甚至反應遲鈍,但是,他對於與農業密切相關的一些事情,卻看得比普通人透徹。

他找了三個助手,一個是瘸子,但做事非常認真麻煩,另兩個則是兩名婦女,也即四人養豬中,只有他一個全勞力。

大隊給的工分,是按全勞力給的,楊光華現在等於是找的半勞力,所以,楊光華此舉就相當於節約了一個人的工分,當然,節約肯定是歸己啦。

不過,楊光華想要掙到這個工分也不容易,因為豬飼料等,就靠楊光華一個全勞動力去挑了,有時候,楊崇文幾人回家時,還要偶爾去幫幫忙才行。

但不管怎樣,楊光華一年最終還是熬到頭了。

其實,在過了中秋節時,東溝大隊已經要準備慶祝了,因為楊光華養的60頭仔豬,一頭也沒瘟死,全部都成活了下來,同時,這些豬比預料的150斤還要重一些,最輕的一頭就有150斤,重的甚至達到了200斤,最後,按照與東溝村約定的方法核稱,總重量竟然達到了10865斤。

天啊,最後賬目算下來后,楊光華僅額外的獎勵工分就達到11000多工分,同時還有差不多50斤豬肉。這可怎麼辦?大隊主任郭海副主任楊德禮兩人傻眼了,全部兌現給楊家,別人意見大啊,不能你吃肉別人吃豬毛吧,現在大家還是比較喜歡大鍋飯的。

郭海只得把這事兒反應給五顯廟公社。公社書記一聽,天啊,這是個好消息呢,立即向區革委,向縣革委彙報,最後,新任縣委書記不但力主兌現楊光華的獎勵,還向劍門地區宣傳部打報告,請記者來採訪養豬能手楊光華。(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幻大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夢幻大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198章 養豬能手楊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