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章 漢唐船舶

193章 漢唐船舶

楊氏企業健康標準12字,在「漢唐論壇」是有詳盡解釋的。譬如「合力」,對於全球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大難題,因為勞資雙方真的很難統一到一起,這時,就需要理念與文化來幫忙了。

總之,楊夏即便想忽悠人,也得拿出一點真本事的。

1981年,楊家的發展開始與楊夏的事業接軌。

此前,楊夏想過由幾個哥哥專職做建築公司,在自己的幫助之下,甚至可以做到全球最大建築公司。但是,如果讓幾個哥哥去做建築公司的話,至少還要等幾年才有機會。

原因就是華夏的私營建築公司多是九十年代湧現出來的,在八十年代,即便你想做建築,也不得不以鄉鎮企業的「紅帽子」出現。而想到「紅帽子」以後的麻煩,楊夏就決定換一條思路,所以在漢唐培訓中,將三個哥哥以及堂姐夫董其兵都叫了過來。

半年培訓結束后,楊夏成立了漢唐建築。其中在股份構成方面,楊夏給了大伯楊光宗、二伯楊光華以及自己父親楊光耀各自2%,楊家的楊崇文、楊崇武、楊崇榮以下8男3女包括董其兵在內共計12每人1%的分紅股權外,除了國家的28%,家人拿走的18%,高管的5%,楊夏真的只有49%的小「半壁江山」了,好在至少自己的父母那2%的股份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會由自己做出安排,這樣。這個算勉強擁有絕對控股權吧。

不過,漢唐建築的股本並不多,更說只投入了1000萬軟妹幣以及300萬米金,合計690成米刀左右。其中,300萬米刀,主要購買國內不能生產的建築施工機械,只要國內能夠生產的,楊夏一般堅持在國內購買。

給楊家親人的股份,這是楊夏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因為漢唐建築對於技術的要求並不太高。楊家的人,包括東溝村的人,都可以加入進來做普通工人。如果進入漢唐建筑後,肯學肯干。以後也未必不能成為小施工頭之類的人。進入21世紀后。一個月拿個上萬元也不是難事。

楊夏在給這些股份的時候就在協議中說明了,所有人都只有「分紅權」而沒有表訣權,其表訣權將由楊夏代為行使。如果有人要造反或什麼的,楊夏有權力取消其股權,因為這部分股權本身就帶有「贈予」特點。

千萬不要小看漢唐股本小,投資少,效益就不好。建築公司,可以說是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相結合的企業,企業等級由低到高,分別是勞動力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總體上,建築行業一般不涉及高精尖技術,如果真涉及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大多稱之為「工藝」,譬如在施工中,創立了某種新「工藝」,也是可能要獲得國家和國際大獎的。

漢唐建築是1981年7月正式成立的,到了1981年12月底,僅有1000人的建築公司,就完成了1000萬元的建安工程。這個數字,對於不懂建築的人可能不太明白,簡單地說,1000人在5個月中就創造了1000萬的產值,這個數字,與後世相比確實是比較低的,但現在的情況呢,建築成本不過才100塊錢左右,也即按100元一米計算,只是半年時間,漢唐建築就完成了10萬平的建築面積。

總之,這個速度華夏的國有公司肯定是達不到的,即便是海外建築企業,也難以有這個速度。如果漢唐建築不是卡在資質上面,就是這支剛剛成立不久的隊伍,拉到國際市場也是能夠掙到錢的。

在1981年,漢唐旗下企業,除漢唐食品和漢唐貿易呈井噴式發展,山鷹基金投機獲利外,還有一家企業的成長速度也非常高,這家企業就是漢唐航運。

楊夏剛接手漢唐航運時,其總資本只有1.2億港幣,後來楊夏以公司資產去米國花旗銀行貸款1000萬米金也即8000萬港幣,再加上劉家再投資的2000萬,讓漢唐航運的股本達到了2.2億港幣。而當時,就有人估價漢唐航運的實際價值在6億港幣以上,而且這還是在兩伊戰爭爆發前的價值。

兩伊戰爭爆發后,漢唐投資一下子不差錢了,所以立即訂購了5條2000噸標準貨輪,4條5000噸標準貨輪,以及2條1萬噸標準貨輪,其中5條2000噸級貨輪1981年已經交貨。

這樣,讓漢唐航運在1981年底就達到了2.5萬噸船舶噸位,而在1982年底總噸位將達到6.5萬噸,一躍成為香城港船舶噸位前五名的「船王」級大佬!

當然,到了1982年底時,公司的凈資產也將達到13億港幣以上。

漢唐航運買船的錢,只需要在訂船時由漢唐投資代交訂金,待交船時,漢唐就差不多有餘力交清餘款了。如果交不清,漢唐航運完全可以將這些船用來向銀行抵押,以貸款來結清船款。

漢唐航運與漢唐投資的資金關係,最多是還訂金和按規定向總公司支付利息罷了。當然,根據漢唐航運的贏利情況,到1982年底時,肯定不可能賺到高達4萬噸船舶的船款,但是,只要漢唐航運能賺到其中的30%,就完全可以了,因為餘下的70%完全可以找銀行貸款。

這實際上是海外辦企業與華夏大陸辦企業最大的不同。在華夏辦企業,除非你有非常過硬的官方背景,否則,你投資1億元實業,很難以其1億貸出0.7億現金,也即,你想在大陸利用銀行來滾動發展,想法有可能實現不了。即便最後銀行通過了你的貸款申請,想要拿到錢也不知是猴年馬月了。

而如果你有了強大的官方背景,哪怕你只是畫了一個餅子出來,銀行也是可以給你貸款的。一句話,華夏的銀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貸的是人情款,進入21世紀,也貸的政治款,真正意義的商業貸款,在華夏銀行貸款比例中並不算高。

但無論怎樣,漢唐航運的這種發展速度也非常駭人的。1980年底,實際資產2.2億;1981年低,實際資產6.2億;而到了1982年底,其實際資產竟然可達13.5億以上,即便到時可能要欠銀行5個億的現金,但這個發展速度也是非常恐怖的。

這個速度,在外人看來是比較快的,但外人又哪會知道,接下來的華夏,馬上就是井噴式的發展了。楊夏所訂船舶,噸位愈來愈大,就是迎合華夏井噴似發展的舉措。

而楊夏接下來的舉動,更是讓人想要預測或預感一個什麼。

1982年元旦,楊夏在漢唐投資的酒會上,向與會嘉賓公佈了1982年漢唐的投資計劃,其中最閃亮的一個項目是與華夏官方在南粵汕頭設立合資的漢唐船舶有限公司。

預計漢唐船舶總投資為80億米元,其中僅米元凈投資就高達20億米元,該項目華夏官方佔41%股份,漢唐投資占股59%,預計10年完全建成。到時,將形成年產船舶50萬噸的生產能力。

這個投資計劃一出台,就遭到了香城港上下媒體的置疑,甚至香城港幾大造船廠背後的老闆,都開始打起了口水仗:「這是神馬節奏啊,難道漢唐要擠垮香城港的造船產業?」

當然,有些理性的經濟人士,分析漢唐此舉,估計與華夏近年經濟政策有關,也即漢唐投資以及華夏官方,對於華夏航運的增長持非常樂觀的態度,在未來的十年內,每年的增長至少在5%以上,華夏與漢唐才敢斥巨資投資造船行業。

楊夏無意搞垮神馬公司,但楊夏前世對香城港的船舶產業也頗有意見,那就是這夥人最終並沒有想像的那樣主動與華夏合作什麼的,他們考慮問題,更多的還是資本本位。與其受制於人,為何不自己造船呢?

當然,對於那個樂觀地估計華夏未來航運需求將呈5%以上的速度增長的人,主要只能報以善意的笑容了。華夏未來航運能以什麼樣的增長速度,歷年來的進出口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當華夏駛入高速發展軌道后,哪一年的進出口數據不是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向上猛竄,甚至在2012年就成了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其進出口總額躍超老米而成世界第一。這些貨物,需要多少船隻才能拉出去啊!2011年,僅華夏的手機就生產了11億隻,其中多半是用來出口呢。

其實,最初楊夏並沒有想投資船舶,主要原因是後世的華夏也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國,而且同樣產能嚴重過剩。

但是,如果不自己造,楊夏要在80年代之際要用船就得買,這樣想起來,楊夏覺得很不合適,再說,造船業還可以造軍艦吧,到時說不定自己的造船廠能為華夏造幾條航母,作為重生者那就千值萬值了,僅僅為了這個理想,都值得投入,大大地投入。(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幻大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夢幻大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193章 漢唐船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