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君臣篇

亡國君臣篇

乾佑三年(950)11月14日,在謀士魏仁浦的鼓動下,郭威將漢隱帝的密詔改成了盡誅將士,又一次成功上演了鼓動人心的好戲。只不過將士們可能沒仔細想一件事:盡誅?誰來誅?難道大家自己誅自己?其實劉承佑真正的密詔是令在鄴都的禁軍首領郭崇威、曹英誅殺郭威和王峻二人,而郭崇威立馬也將這位小皇帝賣了,成了第一個被郭威煽動的人。

15日,郭威留養子柴榮鎮守鄴都,親率大軍向開封挺進。

面對郭威來勢洶洶的河北大軍,武林盟主劉承佑廣發英雄帖,號召天下各高手開封論劍。然而趕來勤王的只有劉知遠同母異父的弟弟(勉強可算劉承佑的叔叔)慕容彥超。而他的對手除郭威,王峻外,尚有澶州節度使李洪義,前曹州防禦使何福進,前復州防禦使王彥超,前博州刺史李筠,北面行營馬步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曹英,護聖都指揮使白重贊,索萬進,田景咸,樊愛能,李萬全,史彥超,奉國都指揮使張鐸,王暉,胡立,弩手指揮使何贇等。19日,郭威大軍來到封丘。2天前,大兵們得到了監軍王峻的許諾:攻下京城,可任意搶劫10天!此時正氣勢如虹。反觀後漢軍隊,在國舅爺李業的再三下跪叩拜請求之下,禁軍每人分到20貫錢,外地兵在此基礎上再次減半,只有區區10貫錢。慕容彥超本也是自信滿滿「臣視北軍如草芥耳,當為陛下生擒其魁」然而退朝後叫來聶文進一問北軍兵將,頓時吸口涼氣。郭威眼真毒,拉攏人手段真辣。後漢精兵良將,過半已在其營。剛才自己在朝上所誇真是海口了。

20日,兩軍在開封北郊劉子陂正式對陣。然而此時的劉承佑又動起了小心眼:自己的親舅舅李弘義現在已在郭威軍營,萬一這叔叔在兩軍陣前也來個反水怎麼辦?思來想去,他要親往前線督軍。李太后攔住了自己兒子「郭威先帝舊臣,不是以死相逼,斷不會一反到底。不如先給他下個詔諭,看看反應。說不定他會回心轉意,保全君臣之禮。兒子你可不能輕出啊」可老太后啊,你寶貝兒子已將郭威的妻小殺了個精光。如此一來,還想人家顧念君臣之禮?劉承佑沒聽,就上了前線。這一下倒讓郭威為難了。因自己一路上打的都是『清君側』旗號。現在君側的小人沒來,皇上卻親自來了,怎麼辦?郭威不好意思動手,而慕容彥超則估計有些不敢動手。於是到傍晚,雙方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娘了。

第二天李太后又勸,可劉承佑還堅持要去。他記得他叔叔昨天跟他說:陛下明天沒什麼事,就來看看微臣破賊吧。我不用戰,到時只要大喝一聲。那些反兵就會自動歸營投降。得!年輕的漢隱帝竟真的被忽悠到了。

這會,慕容彥超正在大喊大叫。可郭營那邊卻沒人來應戰,也沒人來投降。郭威為佔領道德制高點,堅持絕不開第一槍:我來誅宵小,非來敵天子。慎勿先動。

慕容彥超坐不住了,沖馬上前,要一舉擒下郭威。只不過搞笑的是:他還沒衝到對方陣中,馬就自己摔倒了。這一摔,他個人的面子是丟盡了,但更糟糕的是將後漢軍隊本就沒有多少的自信徹底摔到了九霄雲外。於是後漢陣營開始瓦解,都跑到北方郭營去了。到黃昏時,慕容彥超也領着數十人跑回了自己老家兗州。

可這下,觀眾劉承佑倒霉了。他本想看場戰爭喜劇。可看着看着,發現自己成了杯具,親眼見識了什麼叫兵降如山倒。而且自己連hui味的時間也沒有。因他看到一個人領着兵向他猛衝過來,大有將他一舉拿下之勢。他認識那個人,是他姐夫義成節度使宋延渥。郭威對宋延渥說你是皇上親戚。現在兵變,你快上去打聲招呼。說我馬上去見他。當然一千年後讀史書的我,無法確定郭威有沒有背地裏向宋延渥下達另一個命令:幹掉劉承佑。

皇上早晨出汴梁時是前呼後擁,晚上在七里寨宿營時,只有數十人在身邊。第二天本想着進汴梁城,還能再多撐一會。到了玄化門,迎接劉承佑的是他新收的小弟劉銖與一句冰冷的問話:兵馬何在?接着是如雨的箭,劉承佑只有繼續逃亡。

一叫七里郊的小村子。君臣驚魂稍定,然而此時前路茫茫,君臣相望,悲從心來。只不過到今天這一步,難道全是朕一個人的責任嗎?宰相蘇逢吉突然站起:今聖上大難,我為大臣,有負先帝所託,當負首責。我願一死謝罪。左右忙勸:今日我們們當匡服聖上,收復局勢。怎可輕言生死?蘇逢吉偷瞄了一眼皇上。劉承佑此時正專註的用棍子拔動着火星。也許是在想星星之火如何燎原,所以沒看見蘇宰相要割頸成仁。蘇逢吉失望了:皇上你應該配合上來勸一下。這樣君臣情義嘛。可現在這戲怎麼演?手一松,寶劍掉落,蘇逢吉伏地痛哭,來掩飾自己的拙劣。郭允明拿着酒杯來了,他準備演另一場戲。劉承佑一飲而盡,嘆道:當日之事,確實匆忙了。郭允明駭然,他可是新四人幫之一。現在皇上難道要翻老賬?正想着,門外傳來喧嘩聲。郭允明是聰明的,也許是太過聰明了。他輕輕繞到劉承佑背後,一刀正中后心,漢隱帝當場斃命。郭允明抽回腰刀,奔向門口,呼號:我殺了皇上了,你們快來啊!奔至門口,小郭愣住了:門外的不是郭威的兵,而是同樣逃亡的漢兵。屋內屋外的人都奇怪的看着他,就像看着一個神經病。天意啊!不過值了,皇上都被自己幹掉了。划算!郭允明引頸成一快。蘇逢吉、閻晉卿也步了自殺的後塵。如此,陰間的君臣四人倒是可以打牌鬥地主了。這一天,後漢乾佑3年(950)11月22日。

現在最大的地主是郭威。無法猜測郭威聽到漢隱帝的死訊是什麼心情。史書上的記載是郭威號慟曰「老夫之罪也」隨後郭威要領兵進城,在玄化門,迎接他的同樣是如雨的箭。守城的劉銖已瘋了,先趕跑了舊皇帝,又拒絕了新皇帝。郭威望着城上面目已猙獰的劉銖,想起正是此人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本想攻城的。可權衡利害,他換了一個門:迎春門,今天沒有迎來春天,卻迎來了伙強盜。郭威部下一進城便四哄而散,分頭搶錢去了。這一搶堪比3年前的契丹兵進城。王殷,郭崇威來見郭威:若不止剽掠,明天汴梁城就會成為一座空城。郭威下令:眾將停止搶掠,全城禁嚴。小兵們頓時不服:當日不是許我們們搶十天嗎?只一天就不讓了,說話還算不算數啊?好傢夥。搶一天已滿城雞飛狗跳,鬼哭人嚎。搶十天?汴梁城城磚都得被你們撬了去吧?治亂世用重典。郭威被迫殺了幾名小兵,才總算將這命令貫徹了下去。

開封城內這噩夢般的一天中,有兩家趙姓人家卻安然無恙。一家便是趙匡胤的家。他在城門開啟的一刻便第一時間沖入,抄近路直接狂奔回家。站在自己的家門前,把所有親人擋在身後,然後拔出了刀——此時此刻,已沒道理好講。要保護這個家,唯有手中的刀!而另一家趙鳳保護自己的家人則是用自己手中的弓箭!滿城的火焰,震耳的哭聲及徹底瘋狂的亂兵給趙匡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痛恨這一切的他在九年後將說出那句關鍵的話語,從此將他的大宋與五代徹底劃界!

最後要交代一下劉承佑新四人幫成員其他人的結局:后匡贊一見情勢不對就飛跑了。跑到哪?后匡贊記得慕容彥超是效忠聖上的,跑到兗州應能安全吧?慕容彥超在兗州城內正發愁呢,一見后匡贊,大喜。兄弟來得正好,我正缺一投名狀,委屈兄弟了。叫人綁了后匡贊,做為禮物,送去汴梁給郭老大。聶文進、李業兩人腿腳就沒那麼麻利了。聶文進直接被進城搶劫的士兵砍死。李業好點,逃出城去了。在城外亦被劫財奪命了。哦,還有那位心狠手辣的劉銖,自然也只有被殺一途。

11月24日,郭威正跪在李太後面前,給李太后請安。這是一聰明的老婦人與狡猾的老狐狸間終極的心理pk。昨天,馮道馮老仙已給了郭威一個下馬威。馮道領着百官來迎接殺進城的郭威,郭威本想着這會該是大臣們上勸進書時候了。可百官之首的馮道竟像平時一樣接受郭威的下馬行禮,不慌不忙說出六個字「侍中此行不易」馮老仙的從容讓郭威猶豫了,眾心未附嗎?此時他不敢輕舉妄動,要一探李太后的口風。

李太后是有膽量,更是有智慧的。既你郭威要面子,那我就順水推舟,為自己的劉家天下作最後努力。於是當郭威說國難多事,請早立嗣君時,李太后甩出了一選擇題,列出了四個人:劉知遠的兄弟,河東節度使劉崇、許州忠武節度使劉信,劉知遠養子(劉崇親子)徐州武寧節度使劉贇,劉知遠幼子開封府尹劉承勛。好個李老太!四個人全姓劉,卻沒有郭威名字。馮道一聽,手上節芴嚇得掉地:太后太不懂事了,眼下城裏全是郭威的兵,你不列他候選,郭威一發威,可不禍大?馮道這一扔,無疑是做了表態,向李太后發出了有聲的抗議。可馮道立刻感受到了百官的鄙視。沒事。馮老仙淡然一笑,撿起節芴,當沒事發生。

這道四選一的選擇題無疑是李太后扔給郭威的。怎麼辦?四人中,劉崇是第一個被郭威排除的。此人久鎮太原,兵力雄厚。一旦他做了皇帝,自己再要把他弄下來就難了。於是他道:劉承勛,先皇血脈。依制當立。李太后的回答是:劉承勛本名正言順,只是孩子病重,怕當不了皇帝了。郭威不信。哪有這麼巧的?太后叫人將劉承勛抬了出來。一看果然。無可奈何的郭威只能於26日率百官退而求其次,提名劉贇。相信此時的郭威是鬱悶的:自己辛辛苦苦,難道到頭來竟是白忙一場,為他人做了皇帝衣?

精明的李太后的計劃竟成功了。在給出的答案中,李太后早算定了劉贇會被選中。自己親生兒子不能做皇帝,有病是原因之一,卻不是主因。卻是自己孤兒寡母,再難與手握重兵的郭威相抗了。而劉贇卻是自己夫妻養大的義子。一旦繼位,自己一家性命便不用擔心了。況且讓劉贇繼位,更是李太后深思熟慮的一步棋。她要引出一個王八蛋的人物:自己的小叔劉崇。前日郭威殺進汴梁,你手上有兵卻做壁上觀。這下我把皇位送給你兒子,你該動了吧。

悶悶不樂的郭威叫來馮道擬旨,馮道卻顧左右而言他,說什麼也不提筆:不是老夫推辭,確是年老手抖,寫不了旨了。馮老仙從劉守光手下一直混到現在,立於亂世居高位而不倒,早就看穿了這局面:這哪是四選一?就是二選一!選劉還是選郭?可局面亂了。姓劉的在硬撐,姓郭的在裝高尚。這下馮道只能手抖不會寫字了。逼得郭威只好再問:大人寫不得,何人寫得?馮道推薦了一人:范質可寫!郭威對范質是有印象的。2年前的平三叛時,他在鄴都就見過范質所擬的朝廷詔書。然而這位宰相之才的范質現在卻在一茅房裏發抖。他又要躲避進城搶劫的亂兵,又要躲避陰曆11月底的鵝毛大雪。如果郭威沒有及時找到他,范大人可能凍死也說不定。

雪中送炭,寒冬賜衣。郭威將范質的心就此收服。聽明來意的范質大筆一揮,一道誥書瞬間立成。郭威拿來一看,暗道:真不錯。日後只怕還要麻煩兄弟再寫一道。

拿誥書去徐州請劉贇入京當皇帝,此事非馮道莫屬。馮道苦笑:這件吃力不討好且還是無用的工作總得自己做。他悄悄的把郭威拉過一邊問:郭公此議,確出真心否?郭威指天發誓:字字肺腑。馮道上路了,一出京就對左右道:我這人一輩子不傳假話,想不到今天卻要去傳假話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陳橋到崖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從陳橋到崖山
上一章下一章

亡國君臣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