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郭乃安篇

遇郭乃安篇

948年4月,後漢朝廷派出3路平叛大軍。郭從義領侍衛軍討趙思綰,討平后即以郭為新的永興節度使;而新任鳳翔節度使趙暉為能去駐地上任,也必須先消滅王景崇的叛軍。面對三叛之首的李守貞,劉承祐派出了73歲的老將白文珂。這卻不僅要讓人興起『尚能飯否』的疑問,白老將不得不將軍權全部交給監軍王峻。於是從夏四月到秋八月,長安城內的趙思綰登上城樓,幾乎每天都會看到一樣的景象:討伐自己的郭從義與趕去討伐李守貞的王峻這水火不容的兩人在自己城下互相對罵。而趕去討伐王景崇的趙暉也駐軍在自己城下,他每天的事情就是給小皇帝寫奏摺:王景崇是個叛亂分子,請皇帝正式下詔誅之!

三處叛鎮和三路平叛大軍整整磨蹭了四個月,一個好消息都沒傳來。終於朝中有人坐不住了。8月6日,四大託孤重臣之一的郭威領命出征,三路大軍皆受郭威節度!於是就有了上一幕的郭威鄴都招兵。這時有人勸郭威先易后難,先平長安趙、鳳翔王兩路,遭到振國節度使扈從珂的反對:三叛連橫,推李守貞為主。自應先主后次。若舍近攻遠,則前有王趙,後有守貞,此乃危道。郭威聽從此議,親率大軍來到河中府城下(此時我們們的主角趙匡胤估計還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卒),將李守貞團團圍困。並敕令趙暉儘快進軍鳳翔。

3人之中,最先支持不下去的是趙思綰,此時的長安城經過安史之亂以來的數次大劫,早已不是漢唐時代的那個萬國都會了。吃盡了糧食,趙思綰開始吃起了人肉,且此君好食人肝人膽,常對人道「吞千枚人膽,則膽無敵矣」,無從查證他是否真的吞食了千枚人膽,但949年7月3日,這三叛之中第一個叛亂的軍閥也第一個投降了。郭從義在給郭威老大寫了一封密信,得到默許后,於11日果斷下了黑手,結束了這吃人惡魔的罪惡一生。

7月21日,李守貞在與郭威大軍整整相持了一年多之後,終於以全家**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失敗。而在李守貞的家庭成員中有這樣一位:她是當年聲名顯赫的李克用第九太保李(符)存審的孫女,李守貞之子李崇訓的妻子。曾有相士說此女當貴為天下之母。估計李守貞的不臣之心就是在那時萌發的:我的媳婦將來都能母儀天下,那我還用說嗎?李守貞犯了當年楚漢相爭時魏豹一樣的毛病:一個聽說自己的老婆將來能做太后,就起了反叛漢高祖的心;另一個聽說自己的媳婦將來能做皇后,就起了與未來後周太祖對抗的意。只不過兩位,你們有沒有再問問相士們:這個太后的皇帝兒子是和誰生的?那個皇后的皇帝老公是誰?最後,這位符小姐躲過了自己丈夫的刀劍與公公的大火,並且對着沖入城中的亂兵大聲叱道「吾父與郭公為結義兄弟,爾等豈能無禮」(有關符家三姐妹以及她們的爹,不輸於『天下第一岳父獨孤信』的符彥卿的故事,本書將還有專篇論述)

12月,鳳翔的王景崇也步了李守貞的後塵,在苦等后蜀與南唐的援軍不果后無奈**。

7月,李守貞被平定,8月27日,郭威凱旋迴到大梁。9月,準備論功行賞的小皇帝卻怎麼也沒想到郭威竟高風亮節到財寶、官位、特權……什麼都不想要。不但如此,他還提出所有大臣應該排排座,分糖果。如京城治安總管史弘肇致力維護穩定安寧,三司使王章努力運轉政府財政,樞密使楊邠更被郭威第一個點名表揚,所謂「運籌建畫,出於廟堂;發兵饋糧,資於藩鎮;暴露戰鬥,在於將士;而功獨歸臣,臣何以堪」於是9月5日,在郭威的要求下,漢隱帝遍賞群臣。大家吃好喝好玩好拿好。甚至連遠在鳳翔前線平叛的趙暉也有加賞。而趙弘殷老將軍也在禁軍中重新上崗,被編在趙暉部下,參與平叛。在這種普天同慶的氣氛中,有兩個人的心理卻悄悄發生了變化。第一個便是19歲的小皇帝,看着底下的大臣簇擁著郭威歡呼,劉承祐不禁要想:這賞是我發的,旨是朕下的。可是各位:你們怎麼只記得郭威的好,而忘了謝主隆恩呢?第二個便是四大託孤重臣中唯一沒被郭威點名表揚的宰相蘇逢吉。不過說實話,這的確也怪不得郭威。因為要表揚一個尸位素餐,只知撈錢的人,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最後,劉承祐還是給了蘇逢結他要的小紅花。但是君臣、文武之間的矛盾就此種下了。這一幕『卻賞分功』也是23歲的趙匡胤人生中學到的第一課。

949年10月,鳳翔王景崇還在頑抗,後漢的北部邊境卻烽煙大起,遼兵在河北大地肆虐。劉承祐再如何對郭威有疑忌之心,也只能於20日,遣這位『德高望重』的後漢第一軍人北上御遼。同時漢隱帝派了王峻做監軍。一年後,他將無比後悔於這一決定。

950年,後漢的最後一年。20歲的漢隱帝終於弱冠成年了。他決定用三個人的性命來給自己送一份成年禮。然而他卻不曾料到:這份成年禮的代價將是他的生命與他的王朝。

平心而論,這樣的結局在劉知遠的託孤病床前就已經註定了。劉知遠像中國所有父親一樣,總是希望把所有最好的留給兒子,卻忘了問兒子要不要。中國歷史上,由於『家天下』的皇位世襲制,出現了不少小皇帝。而當這些小皇帝幼年,不能獨自處li政務時,就必須有人代皇帝攝行政務,這便是輔政制度。然而當小皇帝長大成人後,他與這輔政重臣的關係就會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中。縱覽歷史,皇帝與輔政重臣的關係大致可分以下三種:一是輔政重臣最後篡位改朝:在劉承祐之前有晉司馬炎、隋楊堅,之後會有宋趙匡胤;二是皇帝成年後誅殺輔政重臣:在劉承祐之前有秦始皇殺呂不韋,之後會有清康熙誅鰲拜;三是輔政重臣生前得到皇帝充分信任,但死後,其家族便被皇帝反攻清算。在劉承祐之前有漢宣帝與霍光,之後會有明萬曆帝與張居正。而像諸葛亮那樣名垂青史的託孤重臣可說空前絕後,僅此一人。劉承祐不是劉禪,四大臣也不是諸葛亮。所以當矛盾必然爆發時,20歲成年的漢隱帝與託孤四大臣會走上哪一條路呢?

事實上,誅殺託孤重臣也不是劉承祐一個人想干,其他許多人也都想幫着皇帝這樣干。比如託孤四臣之一的蘇逢吉。這時後漢朝廷的分工是這樣的:楊邠總攬朝政,史弘肇管治安,王章管財政,郭威負責軍事征伐,已沒他蘇逢吉什麼事了。他被排擠出了執政的四人幫團隊,可這能怪誰呢?下面來看看這位蘇宰相的表現吧:

由於蘇宰相賣官賣的實在太多,楊邠屢屢到李太后那裏告狀,要求停止蘇逢吉賣官的可恥行為。被斷財路的蘇逢吉只能在政府辦公室里無所事事的瞎轉悠「楊大人,我幫你看看文件唄。你累了」楊邠翻了翻白眼「謝謝。我還看得過來」無奈他又湊到王章面前「王大人,我幫你打打算盤吧」王章鄙視他「打算盤,高技術含量活。你會算嗎」他不敢請求去幫郭威忙,要是郭威一答應,讓他上前線打仗,那可是丟腦袋的活。4月15日,剛剛托郭威的福加了官,投桃報李的史弘肇提議讓郭威帶着樞密使職務到藩鎮上任。蘇逢吉強烈反對「我們們中央幹部管地方的是正常的,可郭威要是帶着樞密使職務出去,那不成地方幹部管中央的了?萬萬不成」可蘇宰相在朝中已是光桿一個,滿朝文武鄙視他:郭威多好一人,蘇大人你怎能這麼想呢?於是蘇逢吉的話成了空氣,毫無作用。16日同事聚餐,史弘肇越想昨天的事越生氣,可能也是酒多喝了點的緣故,在酒席上對蘇逢吉就吼「安定國家,靠的是長槍長劍。要毛筆有什麼用」得!史老大這下打擊面太寬了。同時被打擊到的王章憤慨道「沒毛筆,你們吃的穿的用的從哪來」得!蘇大人已成功的變成了一根攪屎棍,將後漢朝廷的文武攪成了完全對立的兩邊。不過王章的適時冒尖,將蘇逢吉的難堪遮掩了過去。要說以後注意點,可能也就沒事了。可千不該萬不該,蘇大人又一次惹毛了史老大。

5月16日,這次的酒宴是王章擺的,本來想着能調節一下蘇逢吉和史弘肇之間的矛盾,可沒想到被酒宴上一叫閻晉卿的陪酒客壞了事。酒過三巡,開始划拳娛樂。史弘肇本不會划拳,在與蘇逢吉的較量中屢屢敗陣。這時閻晉卿就正坐在史大人旁邊。為巴結史老大,他就好為人師的教了幾把。聰明的史弘肇一學就會,轉敗為勝。連輸多把的蘇逢吉脫口而出「史大人有姓閻的在旁邊,當然不用擔心被罰酒了」禍從口出!史弘肇老婆是個三陪小姐,以前就是陪男人喝酒划拳的。且很巧的是:史夫人姓閻!史弘肇頓時暴怒,要拔劍劈了這個蘇大嘴。在危急關頭,楊邠擋在了面前「史大人,請放蘇逢吉一馬。他是當朝宰相。殺了他,你我沒法跟皇上交代啊」當然,他們的不和最終仍是驚動了漢隱帝。小皇帝擺和事酒。可史老大連皇上面子也不給,發誓要劈了這嘲笑他老婆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蘇逢吉惶惶不可終日,也只能一心竄啜著小皇帝快下黑手。

950年11月13日,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就被劉承祐派出的甲士殺死在了上班的路上。這一計劃的實施是小皇帝的新四人幫智囊團:李業、聶文進、后匡贊、郭允明。而行事前,劉承祐曾去請示了自己老娘李太后。李太后大吃一驚,雖也希望自己兒子能親政,可沒想到要用這極端的手段。她試探性的問「這事要不要與蘇宰相商量一下」蘇逢吉?劉承祐想到這也是自己老子留下的老四人幫成員。萬一被他走漏風聲怎麼辦?國舅李業更是繼承後漢傳統,輕視文人「不行!先帝說了:朝政大事不能與書生一起謀划!書生素來膽小怕事,定會誤事」劉承祐則更是將自己父親的思想進行了繼承發揚「國家大事,非閨門所知」

種種跡象表明:在事件發生前,三大臣就隱約收到風聲,可他們沒瞧上這些小人物,認為這些小蝦米難掀大浪,卻忘了大象有時也會被小老鼠弄死。他們自問所作的一切都是為王朝繁榮昌盛,為實踐先帝的託孤重任。卻忽視了小皇上已長大成人。他們是成功人士,卻忽視了成功人士第一首則:知進退,能放棄。他們是被謀殺的,可他們也是死於自己的傲慢與偏見。而劉承祐用血腥手段向世人宣告:朕長大了,從此朕是天下真正的主人。為了達成這一宏願,劉承祐要實行這一計劃最重要的第二步:誅殺郭威!

首先,他所做的就是派劉銖將郭威與王峻在開封的家屬殺了精光(這也為日後柴榮的登基與趙匡胤的崛起埋下了伏筆)。然後劉承祐派自己舅舅,澶州節度使李弘義去殺駐守澶州的史弘肇親信王殷。然而劉承祐萬沒想到:這兩人竟能聯合起來,寫了封密信給鄴都留守郭威。於是,後漢進入了倒計時的最後一個半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陳橋到崖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從陳橋到崖山
上一章下一章

遇郭乃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