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快樂原則問題(2)

2.第十一章 快樂原則問題(2)

受虐傾向對於弗洛伊德的快樂原則來說是不是一個例外呢?從表面上看,有受虐傾向的人似乎在迴避快感,追求痛感,或者說是從痛感中獲取快感。***受虐傾向是否因此超越了快樂原則呢?我認為它並沒有超越快樂原則,因為它的最終目的還是快感,痛感只是到達快感的手段。有受虐傾向者與一般人一樣,其行為的目標都是快感,只是途徑不同而已。受虐傾向的基本特徵是痛感和快感之間的緊密聯繫。它的基本概念是痛感中的快感。它的特徵是尋求**疼痛、不適與羞辱,在這一過程中,不快變成了快樂。但這種尋求和快樂本身可以是下意識的。所謂快樂,不一定僅限於性的快樂,還有其他種類的快樂和興奮。

有受虐傾向的人為什麼會將疼痛與快樂混在一起,這一點不容易解釋。但懲罰的象徵意義是理解受虐快感結構的基本點。對此弗洛伊德也曾說過,受虐狂並不是純粹地真正地喜歡疼痛,他們更熱衷於追求的是快樂。同一般人相比,受虐狂的目標(快樂)並沒有變異,只是達到目標的手段不同,是通過另一種途徑達到同樣的目標。受虐狂是通過自願承受懲罰、折磨和羞辱,以便贏得前此被否定的快樂。受虐傾向所強調的是痛苦與快樂的聯繫,無論在性行為中還是在浪漫愛中都是如此。

那麼虐戀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呢?應當說它既有理性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成分。它的理性成分表現為,它並非真正以痛感為目標,痛感是手段,快感才是目的,在這個意義上說,它還是理性的行為;它的非理性成分則表現為,它是戲劇,是人類內心動物**望的宣洩。現實生活太乏味,需要非理性和釋放。人要是完全現實,完全理性,會生活得很可憐,沒有色彩,所謂香草型性行為(尋常的性行為)就是這樣。理性統治了太長的時間,所以福柯把虐戀視為一種非理性的譫妄狀態,並對它做出高度評價,認為它的出現是歐洲思想史上的一次偉大轉變。

對人性中的病態的感覺是對人性的一種切近的深刻的感覺:它是有限的,不完美的,低下的,甚至是可羞的。這種苦甜相間的感覺,這種從病態中感到的深沉的快樂,甚至享受,使人接近了人性中對限度、缺憾和羞恥的深刻的感覺。人們將受虐傾向譴責為變態,其實受虐傾向是對我們自身的基本的深層人性的揭示。痛感和快感難解難分地聯繫在一起,拒絕了邏輯、理性和理由,拒絕了所有那些我們將其稱為清醒意識的東西。對這種病態及其快樂是無葯可醫的,或許根本就不應該有醫治它的辦法。雖然虐戀活動的非理性一面給人們造成了虐戀違反趨樂避苦原則的表面印象,其實它並沒有擺脫開快樂原則的範疇。非理性狀態其實正是快樂的原始形態。

男女同體的境界

拉金(purushaandrogynelarkin)是一個虐戀群體中的傳奇人物,是一位東西文化融會貫通的學人。他在現自己患上艾滋病後,於1988年自殺,享年54歲。拉金最重要的一個主張是關於兩性同體(androgyne)的思想,他指出:人類學和宗教研究表明,最早的宗教都是母權制的。我們已經越過了那個階段,到達了父權制時代。現在是將二者結合起來的時候了。因此下一階段不可避免的是兩性同體神(androgynegod)出現的時代,這是東方的傳統告訴我們的。它們認為宇宙的基本原則由這兩種力量構成,但二者之間是整合的與和諧的。在西方,我們總認為這兩種力量是衝突的,陰陽對立。二者總是互相仇視的。這就是所有的事都成了戰爭狀態的原因。我們有這戰爭、那戰爭,反對貧困的戰爭,反對疾病的戰爭。沒有和諧的觀念,以及宇宙整合一體的觀念。我們除了戰爭一無所有。拉金又說:我認為,兩性同體這一概念的確告訴了人們從歷史和展的角度看,我們到底是什麼。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男性(andros,即男人)與女性(gyne,即女人)的結合。我們其實都是兩性人(menwomen),我們拒絕兩者擇一,哪怕違反文化規範,哪怕面臨獎與罰的嚴重壓力。(轉引自桑普森,第288290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十一章 快樂原則問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