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7)

7.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7)

西方自60年代以來的同性戀解放運動和關於同性戀現象的討論完全改變了同性戀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過去的觀點認為,所有的非異性戀形式的性活動都是越軌的,甚至是變態的;現在的觀點認為,這些行為只是獲得快感的不同方式罷了,不應受歧視。近年來與同性戀現象有關的理論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徵:從辯護姿態轉變為出擊姿態;從破壞傳統轉變為建設新秩序;從對少數邊緣群體的研究轉變為關注同性戀關係對整個人類社會展的啟示。

根據酷兒理論,同性戀現象對於人類社會展的啟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它提示了一種新型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第二,它提示了超越性別界線的可能性;第三,它是所有邊緣群體對主流意識形態及話語權力的挑戰。

這種啟示先表現為對幾千年來人類社會普遍實行的一夫一妻制關係的挑戰,昭示出人類新型人際關係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酷兒理論家從對同性戀現象的觀察,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帶有顛覆性的問題,他們認為,同性戀現象對異性戀霸權的社會做出了頗具啟性的挑戰:為什麼一個社會必須實行一夫一妻制?為什麼不可以有人?為什麼不可以不結婚?為什麼人只能和一個人生性關係?為什麼不可以有開放的性關係?為什麼不可以有開放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非要孩子不可?等等。(grant,246)

在闡述同性戀現象對人類社會展的啟示的人們當中,福柯是最重要的一位,他指出:我們生活於這樣一個人際關係的世界之中,體制變得相當貧困。規範著這個世界的社會和體制限制了人際關係的可能性,因為一個有豐富的人際關係的世界管理起來太過複雜……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際關係的可能性極其稀少、極其簡單、極其可憐的法律的、社會的和制度的世界中。當然,存在著一些基本的婚姻關係和家庭關係,但是還有多少關係應當存在啊!……(轉引自halperin,8182)幾千年來,人們在這些基本的婚姻和家庭關係中生活,對它們早就習以為常,從來不會去設計和想像其他種類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甚至沒有意識到有建立這些關係的可能性。在這些豐富多彩的人際關係中就有同性戀這種既不同於一夫一妻制又有感與性的投入的關係。

同性戀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是一種創造,同性戀的性活動具有改變文明面貌的作用。同性戀伴侶能夠做到以核心家庭的形式保持一種興奮而強烈的性關係,他們往往還能做到在保持這種關係時避免異性戀中的妒忌、佔有慾和不安全感。(grant,267)按照酷兒理論的看法,同性戀生活方式提示了一種新型人際關係結構的可能性,使得人們可以擁有感生活和社會生活,但是並不必須保持一種穩定持久的一對一的關係。酷兒理論家海爾波林深刻指出了這種關係的性質以及它將對廣大異性戀人群產生的影響:同性戀運動具有一種超越了同性戀者自身的前景……它有可能形成一種更廣義的文化,一種明出新的人際關係、生存類型、價值類型、個人之間的交往類型的文化,這一文化是真正全新的,與既存的文化形式既不相同,也不是添加在既存的文化形式之上。如果這是可能的話,那麼同性戀文化將不僅是同性戀者所作的同性戀的選擇,它將創造出新的人際關係,它的某些方面可以傳遞到異性戀關係中去。(halperin,99—100)

福柯多次說過同性戀生活方式對於現存文化秩序來說是一種明:要通過同性戀的實踐去定義和展一種生活方式,它可以造就一種文化和倫理;它將要求我們以自身為工作對象,去明(我不說現)一種至今仍屬不可能的存在方式。而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的第一個挑戰來自使我們自己對快樂有無窮無盡的敏感和多,去設計一種能增加快樂的關係,避開為人們規定好的現成的規則。為什麼說同性戀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明呢?因為這是一種迄今為止尚不存在、尚無形式的關係。對此,福柯作了如下闡釋:對於兩個歲數懸殊的男人來說,他們為了交流可以採用什麼樣的規則呢?他們兩人面對面,沒有盔甲,沒有傳統的語,沒有任何把他們相互交往的意義固定下來的東西。他們不得不從a到z地明這種沒有形式的關係。(轉引自halperin,78—81)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