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5)

5.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5)

在福柯和許多西方思想家的心目中,中國人對性實踐的態度相當開放,雖然自元朝開始,公眾態度日益將性視為**之事。***雖然同性戀得到接受,但是絕對的同性戀者受到譴責,因為不能生育子嗣,延續香火。對於深諳此道的人來說,性可以使人長生不老。一般來說,我們可以認為,在性領域中,任何行為都是可接受的,只要不是過度揮霍生命精力。在中國文化中,性既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也不是有罪的事,它是一件值得崇敬的事,而且其**性越來越強。(bullough,370)

與現代西方人視為天經地義的觀點形成對照的,還有從一些原始部落民那裡觀察到的文化。例如,對於薩比亞人來說,男性氣質和力量來自精液,精液越多,一個人的雄性越強大。因此,少年(接受者)和成年男子(插入者)都參與同性戀活動,但他們轉入異性戀角色時全都毫無困難。對於美國人來說,一個人的行為就決定了他的身分;但對於薩比亞人來說,卻完全不是這樣。

在西方社會中,由於社會風尚、行為規範的演變,也由於上述大思想家的影響,一種全新的性觀念正在興起,那就是更看重人,看重美本身,而不是看重性別。下面的引文是《新聞周刊》對這種新風尚的一些報道:25歲的埃利希說,他的愛戀跟性別無關,他說打從14歲擁吻起,就既為男子動,也為女子所吸引;他說,有些時候,我會喜歡一些人頸后的型,他們的眼神,又或他們嘴唇的姿態,但這並不局限於某一性別。奇佛認為,單以性別概念去看人與人之間的傾慕,實在太狹隘了,他說:從個人**取向去不斷質問自己,在我看來實在是多餘的。舉個例說,一個人感到興奮,可以是看到一片冬青葉,一棵蘋果樹,或是春天早上的一隻北美紅雀。赫林近日告訴朋友,他結識男孩子的方法不同了,以前他會說:你是否同性戀者?然後把問題轉到:你喜歡男孩子嗎?但現在,他喜歡的說法是:你喜歡我嗎?赫林的次性幻想,對象是異性。少年時,經過一番掙扎,他終於承認自己也喜歡同性。現在他約會得最多的是兩名男同性戀朋友和一名女雙性戀朋友。他不在乎同伴的性別,只希望找到一個對象。他直:我不感到有壓力要選擇伴侶的性別。(《轉引自《愛知簡報》第9期)

總而之,由於前述各位大思想家、學者的卓越思想的影響,一種對同性戀的全新觀點迅速在公眾中傳播開來。這種觀點的基調是:同性戀不傷害他人,對社會的影響也不直接,就像酗酒或自由戀愛一樣。它既不是犯罪和邪惡,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種屬於少數人所有的生活方式。

近一個世紀以來,同性戀在西方被視為洪水猛獸,為社會所不容。例如在英國,就有許多名人因為是同性戀者而得不到應有的評價,如紀德(andregide),福斯特(e·m·forster),沃爾夫(virginiawoolf),許多人只能壓抑其同性戀傾向,或只在少數熟人中表達其完整個性。不僅同性戀有危險,就連像羅素這樣的人都會由於一般地對性表示讚許態度而招致麻煩。(bullough,685)上述自由主義思想家的觀點的傳播和60年代開始的同性戀權利運動極大地改變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人們對於這種有異於常人的少數人的性傾向有了更大的容忍度。一項對321名異性戀者的研究表明,他們對同性戀的態度比許多同性戀者自身及立法者寬容得多。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但不反對同性戀,反而贊成取消對同性戀的種種制裁措施。持這種寬容態度的人們具有下列特徵:年輕,無宗教信仰,交過同性戀朋友等。(鮑曼,1979年)可以說,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和社會中,人們變得越來越寬容,這是一個基本的趨勢。

在下表中,如將1973年與1991年人們對同性戀的態度加以對比,可以看出較為明顯的變化,尤其在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