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2)

2.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2)

遲至1973年,弗洛伊德關於同性戀不是疾病的觀點才終於被多數精神病醫生所接受,其標誌是,美國精神病協會在1973年以壓倒多數票將同性戀者從精神病患者的隊伍分離了出去。***在此之前,同性戀一直被列在《美國精神病診療手冊》上。這一事件極大地影響了一般公眾對同性戀的看法。關於同性戀是否疾病這一問題,目前不少國家採取了一個既不認定是病也不認定非病的折衷方案,即對那些自我認定有病的同性戀者就認定為有病;那些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不適者則被認定為無病。

在人們對待同性戀態度的變遷史中有過重大影響的第三個人是金西。他的理論特色在於從統計學角度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看待同性戀現象的新視角。為了使人們對同性戀現象有一個客觀的了解,金西創造了性關係連續體的理論。他認為,世界上的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現實社會在一切方面都呈現為連續體。他的理論將絕對異性性行為者到絕對同性性行為者的中間過渡狀態,概括為七個等級:

0級:絕對異性性行為;

1級:偶有一兩次同性性行為,而且絕沒有異性性行為中那樣的感受和心理反應;

2級:同性性行為稍多些,也能不甚明確地感受到其中的刺激;

3級:在**和心理反應上兩種行為基本相等,一般兩者都能接受和享用,無明顯偏愛;

4級:在**和心理反應上,同性性行為多於異性性行為,但仍有相當多的後者,還能模糊地感受到後者的刺激;

5級:只是偶然地有異性性行為及其感受;

6級:絕對同性性行為。

金西的性傾向連續體有助於人們改變同性戀異性戀二者非黑即白的傳統觀念,用間色的思想使人們注意到兩級間的各種過渡狀態。

在金西之後,又有社會學者(斯多姆斯)創造出一種與金西的單向度同性戀異性戀系譜不同的雙向度分類方法:

同性戀傾向

同性戀者雙性戀者

異性戀傾向低高

非性者異性戀者

(hyde,438)

金西在談到同性戀現象時指出:如果沒有社會的禁忌和個人的內心衝突,同性性行為本來會比異性性行為多得多。他提請人們注意:如果執行法律的官員能夠像大多數人預料的那樣具有效率,那至少有85%的男性青年人口可以判為性罪犯。他還指出:把同性性行為說成精神病或人格變形的觀點,也已被我們上述生率和實施頻率所推翻。……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最有水平的心理醫生已經不再試圖改造病人的行為,而是致力於幫助他自我接受,並且引導他認識到自己並不必然與社會公開對抗。……當然,同性性行為者中也有一些人有神經癥狀,但往往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而不是跟社會……恐怕不是因為他們有神經病才去從事同性性活動,而是由於他們有了同性性行為並遭到社會反對,才產生了神經症。(金西,第214頁)在金西看來,神經癥狀並非同性戀之因,而是同性戀之果。過去人們一向信以為真的同性戀是疾病的說法,不過是一個因果倒置的說法。

金西對同性戀的觀點的重大意義在於,他徹底否定了對性活動作道德判斷的作法,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思路,即,任何在生物學上可能的事物其本身並不是內在有害的,因而不能認為是違反人類天性的。雖然這一觀點一直遭人非議,但它卻構成了金西對一種激進的性價值觀所做的重要貢獻。由於這一立場十分重大,我們用以下篇幅引述金西論點的精華,以便人們對他的論點有更多的了解。

先,他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問題:審理因同性性行為而被捕的人時,法官應該牢記:這個城市全體男性中近40%的人,在其一生的某些時候也應該按同樣罪名被逮捕,而且這個城市所有單身男性中20%到30%的人也都應該在同一年中按同罪被逮捕。當然,40%這個比例是此生有過同性性行為的人的比例,而並非絕對的終生的同性戀者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