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三章 為什麼要研究同性戀現象(7)

7.第三章 為什麼要研究同性戀現象(7)

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一些部落中,常有一些男子作其他成年男子的妾。據推測,這種習俗的源起可能同男女性別比過高有關。

在夏威夷島國的一些人種中,同性戀現象也很普遍。

在愛斯基摩人中,有些女性拒絕同男性結婚,自己卻表現出男性的行為作風。

在關於同性戀現象的調查當中,除了對單個國家和社會的研究之外,還有大量綜合性研究。對135個社會中的120種文化的調查統計表明,48%的社會反對同性戀;8%忽視同性戀;27%接受同性戀;在其餘17%的社會中,同性戀是符合傳統的普遍大量實踐。關於這些社會中參與同性戀活動人數在社會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有83%的社會,不到20%的人有同性戀活動;有15%的社會,20%—50%的男性有同性戀行為;另有3%的社會50%以上的男性有同性戀活動。福特和畢奇研究了既有的人類學文獻,現在76個原始部落中,有49個部落把同性戀視為正常行為,三分之二的部落認為青春期同性戀是正常的,可接受的。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庫柏、摩哈維、楚尼以及北美洲的其他一些地方,它以慣常行為的方式存在。在20世紀的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社會似乎默認了同性戀活動。事實上,幾乎找不到完全沒有同性戀現象的社會。

在我國四千年的歷史中,正史和野史中都有關於同性戀現象的大量記載。同性戀在我國最早出現於何時?傳說是始於黃帝。清代學者紀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卷12中說:雜說稱孌童始黃帝。但是根據潘光旦先生的考據,認為這一記載不盡可靠,因為就連黃帝本人是否確有其人尚在探討之中。

另據考證,我國遠在商代就有比頑童、美男破產(老)、美女破居之類的說法,更有膾炙人口的餘桃(春秋)、斷袖(漢代)、龍陽君(戰國)、安陵君(戰國)等歷史人物和故事的記載。史載龍陽君為魏王拂枕席;彌子瑕與衛靈公分桃而食;漢哀帝與董賢共寢,董賢壓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驚醒他,斷袖而起。後代於是以龍陽餘桃斷袖等語彙暗指同性戀現象。

潘光旦先生遍查史書,考出前漢一代幾乎每個皇帝都有個把同性戀對象這一史實。漢文帝寵幸鄧通,賜給他開採銅山自鑄錢幣的權力,鄧通因此富比王侯,成為中國歷史上因色獲益最多的男人。

漢時宮人中還有女同性戀現象,她們喬裝打扮,配為夫婦,同寢同食。當時陳皇后無子,命宮人著男子衣冠,打扮成男子模樣,同她共寢。武帝得知此事後,大怒廢后,責其為女而男淫。

在漢以前,僅從史籍記載來看,狎昵孌童僅為君王貴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漸漸普及於士大夫及社會民眾,並且公然形諸歌詠。晉代和六朝是一個十分講究品性的時代……各種品性之中,記載得最多的是姿容,是容儀,男子而亦講究姿容,中外的歷史里似乎只有兩個時代,在西洋是希臘,在中國就是兩晉男北朝了。(藹理士,潘注,第531頁)男子講究姿容正是男子同性戀盛行的佐證。

唐朝與五代史籍所載同性戀資料缺乏,因此有人認為,當時男色之風漸衰,但到宋朝又興盛起來。男子公然為娼,聚集成風月作坊,招攬生意。到了宋徽宗時,不得不立法告捕:男為娼,杖一百,告者賞錢五十貫,由此可見當時男娼的鼎盛。

元代男色之風又衰,到明代又復盛,上有寵狎年少俊秀小內臣的正德皇帝,中有晝非金(男戲子)不食、夜非金不寢的大官,下有溺於男寵、不問妍媸老少的儒生。

清代繼明代男色極盛之後,勢並不見遜色。明清兩代法律皆禁止官吏**狎娼,這可能是他們不得不尋找替代性出路的原因之一。當時士大夫所狎男色,多半是梨園中的戲子,到相公堂子中尋歡。相公堂子是清代中後期北京演劇業的組織,但由於達官貴人中盛行狎玩相公,許多男旦有此類同性性活動,以致有人將相公堂子視為男娼館,認為它同妓館幾乎一樣。(唐納希爾,第105—106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三章 為什麼要研究同性戀現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