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節歷史沿革(2)

5.第三節歷史沿革(2)

夜郎國疆域廣闊,鼎盛時期,包括今天貴州全省,東到今湖南的新晃縣,南至廣西的田林、南丹縣;西轄今雲南的曲靖市、陸良縣,北抵今川南,其中心在今貴州省安順市附近。***楚頃襄王二十年(前279年),楚王派將軍庄蹻西征,夜郎國被其所滅。庄蹻在滇稱王后,夜郎國復興。秦統一六國后,在夜郎國設置夜郎縣。秦滅亡后,夜郎國又恢復獨立狀態。西漢時,漢武帝封唐蒙為中郎將,率領1000精兵,從巴郡符關(今四川省合江縣)進入夜郎國,通過饋贈、封官等手段使夜郎國歸屬漢朝。漢成帝河平年間(公元前28~公元前25年),夜郎王興反,漢朝調全州太守陳立滅之,並鎮壓其部下的反抗。從此,夜郎國被納入郡縣制中。

戰國時期,除夜郎國以外,布依族地區還有且蘭、毋斂等一些相對較小的國家。其中,且蘭國的中心在今貴州省福泉縣,疆域包括今黔南州北部地區。楚將庄蹻西征時,且蘭國被滅,庄蹻封其弟為且蘭君。秦統一六國后,在其地設置且蘭縣。漢武帝時,在南夷(今貴州省)置夜郎、且蘭兩縣。漢元帝六年且蘭君率眾叛亂被滅,在其地設置郡縣。毋斂是貴州南部和廣西北部地區的一個小國,其國民為今貴州獨山、平塘、荔波一帶的布依族先民和廣西河池、南丹縣一帶的壯族先民——越人,時稱西甌。秦統一六國后,在該地區設置象郡,毋斂成為象郡的一個縣。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毋斂成為南越的一部分。南越被滅后,毋斂歸屬漢王朝的牂牁郡。

蜀漢時期,蜀漢後主建興三年(225年),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分建寧、永昌二郡的一部分為雲南郡,—部分為興古郡(今雲南羅平和貴州興義地區);又分牂牁郡一部分地區給建寧郡,牂牁郡僅有且蘭、談指、夜郎、毋斂、平夷、談稿、鄨等縣。西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年),西晉為加強對南中各地區的控制,調整行政區劃,將包括布依族分佈地區的益州興古、建寧等郡以及交州的永昌郡合併為寧州,治地為今雲南曲靖,領45縣。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年),牂牁僚人二千餘落內屬,將其地置並渠縣(約今都勻西境)。又分且蘭縣,地置萬壽縣(今甕安、餘慶間),牂牁郡治萬壽。晉愍帝建興元年(313年)前後,設牂牁郡置平夷、夜郎二郡。晉惠帝復置寧州,分建寧郡西七縣為益州郡。懷帝時,益州改為晉寧郡。東晉元帝時(317~322年),寧州刺史王遜將郡北部劃出,另置平夷郡,又將郡南部劃出,另置夜郎郡;將興古郡西部劃出,另設梁水郡,又將興古郡西南部劃出,另設西平郡。東晉咸康四年(338年),又將夜郎等4郡劃出,另設安州;將興古等6郡劃出,另設漢州。東晉咸康八年(342年),又撤安州、漢州,將其所轄郡縣併入寧州。南北朝時,南中地區基本上被大姓勢力所控制。直至隋文帝統一全國后,南中地區才重新納入郡縣制中。

三、封建領主時期的歷史沿革

隋統一全國后,對地方機構作了進一步的改革,隋開皇元年(581年),在今布依族地區牂牁設牂州,領牂牁、賓化兩縣。隋大業二年(606年)改名牂牁郡,治所仍在牂牁縣。「羈縻州制」是唐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的一種統治措施。唐朝初期,稱雄於牂牁郡的大姓謝、宋二氏歸附於唐。唐採取「以故俗治之」的策略,建立了牂、庄、琰、盤、矩、明、應等羈縻州,同時在四川彭水設立黔中道、黔中郡和黔州都督。唐朝末年,烏江以南的布依族聚居地區共設有50個羈縻州。宋承唐制,改黔中郡為紹慶府,下轄49個羈縻州,主要分佈在現在布依族聚居的貴州省中南部地區。

元朝時期設1個中書省和11個行省,對少數民族的統治承襲了唐宋的「羈縻政策」,實行土司制度。布依族聚居地區分屬雲南、四川、湖廣3個行省,建制很不穩定。元朝在布依族地區普遍推行土司制度。設置了許多宣慰司、安撫司和長官及一部分土府、土州、土縣。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寧州(今貴州省惠水縣境內)八番歸降,號稱「西南八番」。朝廷在「八番」之地設置9個安撫司和3個蠻夷長官司,轄及今平塘、羅甸、長順等縣。不久,又設順元路軍民安撫司,轄22個蠻夷長官司。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又設八番順元元帥府,轄順元路軍民安撫司、八番安撫司及番民總管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三節歷史沿革(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