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6)

6.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6)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金盆鄉金中村鎖蒿寨的摩經抄本是目前所現的唯一一本以波拉文為載體的布依族宗教文獻。「波拉文」系由英國傳教士samuelpollard(中文名為柏格里)創製於1905年,20世紀上半葉在貴州西北部少數民族地區曾一度產生過較大的影響,不僅在苗族基督教教徒內部使用,也傳播到了當地其他少數民族當中。布依族宗教人士大約也是在這一時期借用了這種文字抄寫摩經。貴州省六盤水市民宗局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現此書並複製存檔,原抄本歸還書主后即遺失。據書主介紹,原抄本所用紙質為白綿紙。僅一本,不分卷,冊頁裝,正向豎排。原書封面無書名,正文無標題,當地人稱為「白摩書」。該書用於各種祭禮活動和喪葬儀式,內容包含親人對死者的思念、祝福,對各種鬼魅的詛咒,對死者靈魂返回祖先居地所歷艱辛的敘述等。從複印件外觀看,原書規格大約為240毫米x150毫米,版心為200毫米x120毫米。全書共135頁,1~6頁每頁5列,不分欄,無標點符號,每行字數(音節數)不完全相同,多的有20字,少的只有3字。17頁以後每頁僅4列,分上下2欄,每行2句,每句一般5個字(即5個音節),多的有7~9個字。句與句之間無標點符號,間隔1個字左右,少數音節的右側還有漢字注音。水城「白摩書」掘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但至今未加以整理翻譯,除在少量著作中有些簡單的介紹以外,目前尚無較深入全面的研究成果。

二、外來宗教及其文獻

(一)佛教和道教及其文獻

在布依族地區,佛教和道教都是外來宗教。從目前所掌握的況來看,布依族當中沒有完全篤通道教或佛教的。但在人們的思想意識或宗教活動中,卻隨處可見這兩種外來宗教的影子,尤其是道教。布依族受道教影響最明顯的是「仙」這一概念的引入。「仙」,布依語為si?藜n1,二者讀音較近,可能有借代關係。在布依語中還有tu?藜2si?藜n1「神仙」、p?捫?藜?耷2si?藜n1「仙境」、si?藜n1n?捫4「仙女」等由si?藜n1引申而來的概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si?藜n1的影響無處不在。在人們的心目中,si?藜n1的位置僅次於pau5ja6,即「祖先」。布依族的宗教觀中沒有形成類似漢文化「天神」「玉皇大帝」的概念,因此,si?藜n1也常常用來指「天神」,甚至引申為「天象」「氣候」等。在部分佈依族地區(包括部分佈依族聚居地區),喪葬活動自始至終都完全採用道教的禮儀,誦經用漢語,並舉行繞棺等道教特有的儀式。布依族的民族宗教——摩教中也融入了不少道教的成分,如在摩經中,除了上文所說的si?藜n1這一概念以外,還有彭祖、太上老君、張天師、八仙、靈官、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均來自道教。在摩教的儀式中,也有不少是來自道教的,如為超度亡靈而搭建的靈堂,其布局與道教基本相同,所繪製的「升天圖」也與道教的相類似。當然,摩教吸收道教的成分也並非完全照搬。有些觀念,比如對si?藜n1「仙」的理解,摩教和道教就有所不同。道教觀念中的「仙」是一種超脫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的人,而摩教中則認為si?藜n1是活著但靈魂可以自由進入陰陽世界的人,或通過超度進入了「旁仙」的亡靈。

在布依族地區民間,道教有不同於布依族摩經的典籍,主要用於喪葬或其他一些驅邪禳災的儀式上。

與道教相比,佛教對布依族的影響並不是十分深刻。佛教大約在唐代傳入貴州北部,明代逐步滲透到貴州中部和南部的布依族地區,但主要表現為摩教對佛教的一些觀念的改造和吸收,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並不大。摩教經籍中稱「佛」為pat8(漢字轉寫為「拜」),稱「佛界」為「旁拜」(即p?捫?藜?耷2pat8)。在布依族的宗教觀念中,「旁拜」和「旁仙」是人類靈魂的最終歸宿,無論死者生前社會地位如何,但只要為人善良、正直、誠實,就能順利通過「十二道獄門」,進入「旁仙」「旁拜」,與仙、佛居住在一起。在那裡,人人都上升到上流社會,成為「報光」(即少爺)、「亞囊」(即小姐),成天無憂無慮,長生不死。這與佛教《無量壽經》和《佛說阿彌陀經》中所描繪的西方極樂世界有相通之處。摩教經籍中還有諸如「娑婆世界」「南贍部洲」之類的概念以及所構想的幽冥世界都受到了佛教的影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