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節商貿往來(2)

2.第一節商貿往來(2)

隋唐時期,中央王朝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政策,政治經濟環境相對寬鬆,民族間的商貿來往也比較頻繁,經濟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密切。漢族先進生產技術和經驗不斷傳入布依族地區,促進了生產的展。

歷史上的唐王朝統治時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達,文化進步。在這種穩定的政治環境下,當時的布依族地區經濟也得到了相對穩定的展。《新唐書·南蠻列傳》記載:「牂牁土氣鬱熱,多霖雨,稻粟再熟。」可見農業生產水平有了較大的展。婚禮以「牛酒為聘」,富人聘妻「納金銀牛羊酒」,祭禮「殺牛馬、親聯畢會,助以牛酒多至數百人」。可知當時的布依族地區糧食多到可以釀酒,凡有功勞,以「牛羊銅鼓賞賜」,可知畜牧業已有很大的展。貴族階層在衣著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如戴金銀飾以及做工精細的黑熊皮帽,人們開始穿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跣足,可知生活水平提高了。

布依族地區的棉花種植,漢文史料的記述較早的可以追溯到唐代。《新唐書》說:「自夜郎滇池以西,有稻、麥、粟、豆、絲、麻、蒜、桃李,以十二月為歲,布幅七寸。」又說:「男子服衫襖,大口褲,以帶斜繚右肩。」這些記載中布、帶、衫、襖等當以棉為原料,說明當時布依族地區種棉織布已經相當普遍。從一些漢文史籍的記載可以得知,從公元7世紀初開始,一些蔬菜品種如「千金菜」「波梭菜」等從國外傳入中國,並可能也在唐時傳入布依族地區。《新唐書·地理志》還記載,劍南諸郡有蔗糖,甘蔗熬糖技術是在公元7世紀中葉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布依族地區南北盤江流域及紅水河一帶種植甘蔗歷史比較悠久,今天貞豐、望謨、冊亨、安龍等縣的沿江一帶仍以甘蔗作為主要的經濟作物。

由此可見,唐代是布依族地區與中原經貿交往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中原的很多農業、手工業產品,以及中原從國外引進的很多產品在這一時期通過貿易的手段傳入布依族地區,促進了布依族地區經濟的展。

宋代,中央王朝對布依族地區的統治日益加強,羈縻關係更加緊密,從而加深了布依族地區與中原地區的商貿往來,漢人進入布依族地區的人數日漸增多,他們帶來了一些先進的生產經驗和技術。因此與唐代相比,宋代布依族地區的農牧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又有了進一步的展。這時的蜀鹽、楚鐵、粵棉、滇銅等都流入貴州山區,促使這裡的產品交換日趨繁榮,州、縣所在地及江河沿岸已出現一些新的「邑聚」,即商貿集散地,縣級以下行政機構的進一步延伸可說明這些史實。布依族古歌《造房》敘述用炭煉鐵,製造鐵制工具如斧、刀、尖嘴鋤、鑿,以及用糧食釀酒請客、祭祀等,充分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生活面貌,他們不但能製造手工工具,也會製造農業工具,如鐮刀、鋤頭、柴刀、犁耙,等等。這些生產用具和生活用具,因銅鐵的輸入而逐漸完備。《宋會要輯稿》和《宋史》都反映當時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尚耕種」,「土宜五穀,多種粳稻」,還盛產名馬、硃砂、苟醬、草豆蔻、山子、蜜蠟、蠟染斑布等。南宋時期,朝廷所需之戰馬多來自當時的布依族地區羅甸、自杞以及雲南的大理等,羅甸國多次向朝廷進貢過名馬。朝廷還專設買馬的機構,到當時的羅甸國買馬。

明代,中央王朝為了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大量向貴州派兵,沿驛道設置了不少衛、所、屯、堡,由軍隊駐守。除了軍隊以外,還有大量的隨軍家屬和因各種原因進入貴州的內地漢人,使貴州人口大幅度增加並在驛道沿線形成了許多小集鎮。清鎮、平壩、安順一帶的屯堡村落和小鎮大多是這一時期的移民形成的。人口的增多、生產的展、城鎮的興起、驛道的增闢,為物資交換提供了物質基礎,從而豐富了社會需求和便利了交通條件,集市貿易隨之應運而生。農業產品之間的交換、農副產品與手工業品的交換,選擇在城鎮附近、地理位置較適中、交通較方便的村鎮,按十二生肖的日子定時定點進行。稱集市貿易地點為「場壩」,按時到場壩進行貿易交易稱為「趕場」。場市的開闢先是在漢族軍民聚居點——衛所城池附近,是應城市居民解決農副產品需要而開設,以進行城鄉物資貿易。衛城內的漢族軍民與四圍鄉村的苗族人民屆時從各處來趕場,眾多的人群聚居在場市上進行貿易活動,「市如雲集,朝至暮歸」。貴州衛所地在貴陽,明初只有卯、申2場,於弘治年間又因「軍關生理疏闊」而增設子、寅、午、戌場,每月之內可分別在6天內到相應的場市進行貿易交易,互通有無,故「人甚便之」。集市貿易對城市居民尤其重要,日常生活所需多來自場市供應。如貴陽「閣城老幼,俱俊苗民負粟入城郭,計升合貿易。有不足者,出重息以稱貸於人。故苗粟一日不至,則飢。稱貸不得,嗷嗷待哺而已」。糧食來源很多依賴於附近苗族、布依族等群眾負荷至場市或入城販賣供應。土司所轄民族雜居區也在城鎮集市貿易影響和官府的指令下,劃地、定時開設場市。明天啟二年(1622年),「於孔責令熟苗聚處如保甲然,而闢地與之市,凡三日一市二令各土官如獨山州、豐寧、凱里等,各劃界為治。有犯者問諸土司,土司法視漢更嚴也」。定期、定點的場市貿易在貴州各地的興起,深深吸引著廣大各族軍民,反映出貴州民族經濟的展,促進了包括布依族在內的各民族經濟的活躍,密切了貴州各民族的經濟交流與聯繫。改土歸流后,流官統治區的場市貿易得到較大展。明代民間場市貿易普遍處於以物易物的初級階段,極少用銀,更不使用錢鈔,「官廳用銀,雜使綿施、食鹽之屬,民間殆物物互市」。集市貿易中不使用貨幣,而用勞動生產物直接交換,原因不在於「土貨之產殊」,而在於明代貴州商品經濟才開始萌芽,還未達到需要等價物作交換媒介的歷史階段。獨山州的「九名九姓苗」中,「多以茶為貨」,安庄衛仡佬、苗、布依各族,「交易多布匹,如錢鈔焉」。?譼?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節商貿往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