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商貿往來(1)

1.第一節商貿往來(1)

布依族的人口分布格局總體上屬於「大雜居,小聚居」。多數地區,布依族與其周邊的漢、苗、彝、水、仡佬等民族相互交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佈局面,即使是在聚居程度比較高的貴州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布依族村落群之間也散落著少量苗族、瑤族、仡佬族、水族村寨。在貴州西部地區,布依族則以散居的形式,零星分佈在漢族或其他少數民族村落群當中。因此,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與周邊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是人們社交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布依族與周邊各族之間的交往主要有商貿往來、日常生活中的互助以及文化交流等形式。

長期以來,布依族與其分佈地區內的各兄弟民族保持著密切的往來。這樣的往來,除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以外,還表現在商貿往來方面。布依族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民族,長期以稻作農耕為主要的生計方式,多數地區,尤其是距離商業集鎮較遠的山區,直到清代中後期,才開始出現商品經濟的萌芽。近現代以來,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布依族從商的現象才開始普遍,與周邊各族的商貿交往才日漸頻繁。

一、歷史文獻中反映出的布依族地區商貿往來

布依族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民族,在長期的歷史展過程中,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布依族一直以稻作農耕作為其主要的生計方式,人們生活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封閉社會中,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均來自自己的土地和自己雙手的勞動。布依族諺語有k?捫n1xau4xam5na2,k?捫n1pja1xam5ta6(吃飯問田,吃魚問河),一方面說明布依族人民的生活與環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農耕生產在人們觀念中的重要性。「重農輕商」是布依族普遍存在的傳統觀念。「商人」成了「狡猾」「欺詐」的代名詞,人們鄙視經商,看不起商人,以經商為業的人更是少見。但事實上,自從人類遠離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人們的生活就永遠也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給自足。農業耕作方式的不斷進步,刺激了人們對更先進生產工具的需求。大約在先秦時期,中原先進的金屬生產工具以及金屬器具製作技術的傳入,才使布依族先民與中原漢族之間有了商貿交往。

20世紀後半葉,在貴州西南部、西部地區,分別掘了一些具有地方民族色彩的古代墓葬遺址,並收集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這些墓葬和文物所處的時代,有的可以確定為戰國到秦的時間段。這些地區古代是布依族先民及仡佬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的地區,今天仍然是這些民族的居住地。古墓隨葬品中有銅釜、鐵釜、銅鼓、青銅鋤、鐵斧、鐵鍤等金屬器具,其中以青銅器占多數,鐵器數量較少。南方少數民族較早就掌握了青銅冶鍊技術,布依族是南方較早鑄造並使用銅鼓的民族,今天,銅鼓依然是布依族最尊貴、最神聖的法器。而鐵器主要依靠輸入,墓葬中鐵器隨葬品的現,說明在先秦時期,布依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就已經與中原華夏民族的祖先有了往來。

生產工具的展帶來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雖然絕大多數人仍然過著簡樸的生活,但勞動剩餘產品已經開始出現,人們便就有了貿易交換的需求,而且已不再停留在原始的物物交換,已經展到了貨幣交換。貴州威寧出土的古墓隨葬品中,有少量的海貝,可能就是當時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派人修通「五尺道」,極大地方便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與中原的商貿往來。西漢鼎盛時期,漢武帝一方面為了尋找一條經巴蜀入滇再轉身毒(即印度)進入大夏(即阿富汗)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控制南越,派唐蒙兩次出使夜郎,打通了從今昭通向東進入貴州威寧(漢漢陽縣)、赫章、畢節(漢平夷縣)而到貴陽、安順等地,史書也稱為「唐蒙道」,並開設郵亭、驛站等,對夜郎地區的開拓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因而夜郎地區的僰僮、■馬、氂牛、枸醬、茶蜜、雌黃、丹砂等輸入巴蜀地區,使卓氏、程氏、鄭氏諸商戶了大財。另外從巴蜀地區傳入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推動了夜郎地區經濟的展。正如司馬遷所說的「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有交通則有貨物交換,有貨物交換而產生貨幣,進而展各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節商貿往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