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劉項原來不讀書(3)

3.劉項原來不讀書(3)

後來,蕭繹被北魏俘虜了,有人很奇怪地問他,你幹嗎要燒書,你不是手不釋卷,愛書如命嗎?他的回答是:「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王夫之在《讀通鑒論》里談到這件事時,不禁嘆息:「未有不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於讀書者,日書何負於帝哉?此非知讀書者之也。」

皇帝焚書,固然十分可惡,但應該看到,在中國焚書史上,他們焚的書,只是冰山可見的一角,而不可見的水面下的那九分之七,全是非皇帝的焚書者,對於中國文化所造下的罪孽,那才是罄竹難書的惡行呢!

就以今渭南市焚書坑所能看到的殘留物,何其可憐巴巴;對照近年來現出來的兵馬俑遺址的焚燒規模,再聯想史書所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兩相比較,秦始皇焚書,真是小兒科得很,而不讀書的劉邦先生,特別是西楚霸王項羽先生,放起火來,那才是大手筆。項羽西屠咸陽,連咸陽宮、阿房宮、六國離宮、秦陵都燒得片瓦不存,什麼竹簡都不會留下來的。

秦始皇焚書時被例外允許保留的醫學、農耕書籍,從此蕩然無存,連片紙隻字都找不到了,這不是項羽於的好事,還有誰?所以,是秦始皇燒書厲害,還是西楚霸王和他的江東子弟,還有那些趁火打劫的老百姓燒書厲害,也就不自明了。

如果上吉尼斯紀錄大全,秦始皇是第一位官方焚書者,那麼,第一位民間焚書者的桂冠,給項羽戴上,是當之無愧的。

項羽那麼勇敢地放火,因為他實際上是個沒有什麼文化的粗人。雖然他做過「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詩,與現在一些附庸風雅的先生,胡謅兩句打油詩的水平,相差無幾。正因為他沒文化,不讀書,所以比誰都恨書。

別看項羽是楚貴族,但滿腦袋裝的全是小農意識,在咸陽撈了一票以後,就要衣錦榮歸,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擁著虞姬回江東去了。在中國,凡具有小農意識的階級或階層,都對知識,對知識分子,存有一股狹隘的排斥的警懼心理,若說愛屋及烏的話,自然也就恨人及物,這是他能夠連眼皮也不眨一下地大焚其書的內心動機。也就可以理解紅衛兵,像瘋了似的一定要踩上千萬隻腳,讓老師、教授、學者、專家、「走資派」,一切有文化的人,永世不得翻身,恐怕也是這種拒絕文化的偏執心理,在作怪而已。

由此可知,不讀書的人,造反可能是把好手,革命也許可能堅決,做一個衝鋒陷陣的痞子,可能是塊好料,但指望他們尊重知識,愛護文化,珍惜圖書,擺脫愚昧,無異於「與虎謀皮」。當時,「文革」動者不會讓讀書人去焚書,因為他的手必定會抖,即使在脅迫下,手不敢抖,良知也會戰慄不已的。

所以,「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大破「四舊」的文革狂飆中,大量動紅衛兵,和工人造反派,一馬當先,成為焚書的積極分子,道理就在這裡。越無知,越愚昧,越沒有頭腦,越容易迷信,越個人崇拜,越便於驅使。我記得,在那個顛倒的歲月里,一群小將在一個小縣城的百貨商店門口貼出一紙勒令,不許他們出售一種名叫「太妃糖」的糖。可笑的是,大家對這種無知不敢笑,更可笑的是,商店居然將一塊塊糖紙剝掉再賣。

現在重提舊事,彷彿天方夜譚,所以,項羽進咸陽后,帶著他的江東子弟,殺人放火,大家覺得正常;而蕭何到了關中,第一件事是派出人馬,四處搜集秦國的文書檔案,反倒令人感到蹊蹺。謬誤成為真理,書籍投進熊熊的火中,也就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史稱,項王「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他只要金錢和女人,這也是中國五千年來造反起義,亡命奮鬥的不讀書的領袖們,所追求的目標。達到了物質上的大滿足,和**上的大滿足,項王還會顧及其他嗎?在他的心目中,中華民族的文明精華,恐怕連擦屁股的手紙都不頂。所以,一部「二十四史」,像劉項這班不讀書的英雄,才是焚書的真正主力。

前面提到魯迅先生寫的那篇文章,我想不是給秦始皇平反,只是覺得將他與希特勒比,不合適。要當真地算一算賬,皇帝焚的書,遠不如無知老百姓焚的書多。《大學衍義補》這部古籍里,就提出秦火和漢火的區別:「書籍自經秦火之後,固已無復先王盛時之舊,漢興,多方求之,至哀帝時,劉歆總群書著《七略》,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古書漸漸出也。不幸遭王莽之亂,焚燒無遺。蓋秦火之燒,有意而燒,其禍由於君也。漢火之燒,無意而燒,其禍由於民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雅村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雅村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劉項原來不讀書(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