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街上流行人來瘋(2)

2.街上流行人來瘋(2)

所以,我想,這樣的比法,恐怕更接近於上海弄堂里的頑童,並排站着,比賽誰尿得更高更遠的遊戲心理作怪,和小孩子人來瘋的表演欲吧?那麼,這些「罵魯迅的狂人」,憤世嫉俗的同時,某種程度上還保存一份童真未泯的率直和可愛呢!

把郁達夫和魯迅拉在一起比小說的長短,就如同要將福克納和普魯斯特,定出上下,把茨威格和川端康成,分出高低一樣,是徒勞無功的事。***大師與大師之間,是沒有可比度的,因為每一位大師,都是歷史上的唯一,也就是黑格爾說的「這一個」。如果硬是要比,那就是明初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裏所說的,「庸人孺子,見畫必看,妄加雌黃品藻,本不識物,亂訂真偽,令人氣短」了。

我的寫作間,約五個平方大小,很奢侈地擁有一扇朝西的窗子,可以感受下午三四點鐘的陽光,這對我垂暮的年齡來說,倒也十分吻合。窗對面為另棟樓高聳的山牆,其間為一不通行的夾道,每當學校放學以後,就會有一些小朋友,來這裏玩耍。玩累了就坐下來嘰嘰喳喳,時常聽他們誇耀自己的家庭成員:「我媽是處長!」「我爸是局長!」「我哥是團長!」「我姐是空中小姐!」到底誰高誰低,小孩子們經常爭得不可開交。

偶爾,我也推開窗,參加他們的討論。說實在的,局長和處長,或許能比,而解放軍的一位團級幹部,與一位飛洛杉磯的空姐,我也說不上來誰大誰小。

想起窗外孩子氣的爭論,倒也覺得「罵魯迅的狂人」,頂多是意氣用事罷了,年輕人的叛逆行為,或許應該加以理解;而那些變着法兒想為漢奸正名者,才真正令人齒冷,在光天化日之下,作不該顛倒的顛倒,恕我說句不敬的話,就怕有為鬼作倀之嫌了。

但願,也是屬於一種人來瘋的表演行為。

人來瘋,是病,又不是病。你說它是病,就是病;你說它不是病,也就不是病,因為人來瘋死不了人。但人來瘋現在愈來愈成人化,一些老爺們,老娘們,還是有頭有臉的,也人來瘋。而且沾上就有癮。

其實,那是兒童成長期間才有的心理失控現象。

一位醫生朋友對我講,人來瘋,屬於醫學上定名為「兒童多動綜合症(mbd)」的一種癥狀。多動症,通常生在三歲到六七歲的兒童身上,主要表現為病兒活動過多,不能休止,甚至不擇時間、場合、跳蹦鬧亂,總處於躁動不寧,心神激奮的狀態之中。100%的病兒,注意力很難集中15分鐘以上,緒起伏不定,行為鮮能自律。因此,所作所為,事前既不加思考,更不顧後果,具有很大的衝動性。由於不能自控,加之精神亢奮,所以,在群體中往往不能依秩序活動。

「需要治療嗎?」我請教醫生。

「如果僅僅是人來瘋的話,倒也用不着,長大以後,不藥而癒,這種現象就自行消失了。」

我們稱之為人來瘋的孩子,就是當家裏來了客人以後,環境有所改變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自禁的,超過一般活潑、活躍程度,近乎張狂的興奮狀態。譬如,跑來做個鬼臉啊,在門外出怪聲啊,亂跳亂蹦故意撞倒什麼啊,跟頭把式做出各式可笑動作啊,這種神經質的表演,其實,目的只有一個,是要引起來客對他的注意,使屋子裏的人意識到他的存在。

而成年人的人來瘋現象,則是社會公共關係日趨表面化,競爭化,商品化的結果,尤其對一些表現欲強的人士,即或上了年紀,七老八十,到了人多的場合,有時,也很人來瘋的,捏捏小姑娘的臉蛋啦,說些語驚四座的瘋話啦,在飯桌上點着牌子要酒啦,告別時死死握住小姐的手不放啦……也是很想引起在場人士對他注意的。

這也是古已有之的。最近,讀《且介亭雜文》(對不起,恐怕要讓先進們訕笑了,還在看這些「早已是個過去的話題」的魯迅作品),其中有一篇記他買了一部**《小學大全》的文章,講了一個清代人來瘋的故事,挺有意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雅村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雅村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街上流行人來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