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詩人的感覺誤區(2)

2.詩人的感覺誤區(2)

話題還是回到那位從彭澤令逃官的陶潛身上。他歸去來兮地回到了家鄉,但不幸的是,一把火,把他本來不多的屋宇家貲,統統付之一炬,日子相當難過了。一代名將檀道濟,時任江州刺史,曾經到他府上拜望過這位隱居的老先生,勸他出山;不想做縣令的話,管管文學總是可以的吧,這幾乎誰都可以乾的呀,一定要給他找份差使。「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老夫子卧病在床,貧餒之至,即使如此盛敦請,他也謝絕了。「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他這個抉擇是痛苦的,因為他非常之貧困,非常之需要麵包,而他,不但不要麵包,連檀道濟送他的紅包也退回了。事實證明陶潛是有遠見卓識的,仕途不平坦,做官很危險,後來,甚至這位功勛卓著的將軍,因為功高震主,不也被砍了頭嘛!他要追隨而去,站錯了隊,會有什麼好果子吃呢?

儘管小汽車開到了門外,任命書也拿來了;特級作家,高幹待遇,自不待說,軟席卧鋪,星級賓館,也給準備好了,但陶潛保持清醒如初,居然沒有進入感覺誤區,確實令人欽佩。老實講,不是每個人都經得起這種誘惑的,不誘惑還要削尖腦袋鑽營呢!這等人,我們見得還少嗎?

不過,若是早個幾年的話,陶潛保不準也會伙上三二知己,互相著文吹捧,然後組閣搭班,走馬上任去的。早年的他,對於官場,對於權欲,也不是像後來這樣淡泊如水的,人是慢慢地才聰明起來。起初,他也是個進則入幕為仕,退則山林隱居,不那麼甘於寂寞的文人,猶如時下某些文壇隱士一樣,以隱求顯,以退為進,說穿了,不過是兜售自己的一種手段而已。他在野心家桓玄手下吃過餉,也在篡晉者劉裕手下做過事,還在地方軍閥劉敬宣手下領過薪水。雖然這些主子們之間形同水火,經常兵戎相見,但他倒也能端誰的飯碗,便為誰賣力,在不斷地改換門庭之中,要八方聯絡,四面討好,也夠他老人家累的。後來,他看透了仕途險惡,官場**,門閥制度森嚴,時局動蕩不安,便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理由,由彭澤令的位置上逃歸柴桑郡,從此,控制住那根愛膨脹的詩人神經,就隱居不仕了。

歷史上有許多不安分的隱士,雖然身隱山林,但心向市廛,人在終南山裡隱居著,搖著扇子,作逍遙狀,但總是不自禁地從窗戶里探出頭來,張望八水環繞的長安,一有機會就指手畫腳,指點江山。後人稱之為「假隱」,並把這種推銷自己的手法,叫作「終南捷徑」。但陶潛這一次隱,是真隱,可不是賣關子的隱,裝樣子的隱。一不介入政治,二不攙和文壇,於是這位老詩人能夠得到了一個善終,也是皇天保佑了。

而另一位死於非命的詩人謝靈運,正和陶淵明相反,從他的第一步起,就陷入了感覺的誤區,而不能自拔,一直到最後的廣州「棄市」,頭顱落地為止。

不過,他在詩歌領域裡,確實是開山水詩的先聲者。陶潛生前不怎麼出名,死後才漸漸紅起來,而謝靈運活著的時候,就是舉足輕重的詩壇領袖。「每有一詩至都下,貴賤莫不競寫,宿昔間士庶皆遍,名動都下」,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改革一代詩風的始創意義。

魏晉時期,知識分子尚空談,好玄學,崇虛渺,貴無為,成為風氣。那時的文化人也挺有意思,服五石散,喜逍遙遊,清高出世,語必黃老,反映詩歌創作上,便是鍾嶸批評的那種「理過其辭,淡而寡味」的玄詩。而謝靈運始興的這種山水詩,則是對當時空泛詩風的一次反撥,他是用他的大量作品,來實踐他的文學主張,而領風氣之先,從而歷代的研究者才認定謝靈運在文學史上的位置。和現在一些人所吹捧的,或自以為當仁不讓的,那些如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家,高舉這樣或那樣義旗的作家們,動不動抹殺一切,是截然不同的。

謝靈運在人品上,確有許多值得非議的地方,但在文學方面,卻從來不用扳倒別人,或咬誰一口的辦法來突出自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雅村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雅村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詩人的感覺誤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