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暗香殘留(一)(10)

10.暗香殘留(一)(10)

我承認《金鎖記》寫得好,但是卻不喜它的滿。在張愛玲最好的作品中,惟有這篇小說我讀著有冗長之感,其實它的文字量也並不見得比另兒篇多。』而且這個小說也太像小說了,細想想大約是敘事的目的太明確/*,影響了它的未知性和不可知性。張愛玲小說有一大好處就是大人大感觸是放置在背後的,就像女子妝奩里的飾,密密地收著,卻還是能讓人感到貴氣和喜氣。在我看來,《金鎖記》的前半部分比後半部分要更好,後半部分調子和顏色明顯地轉暗了,當然也想不出有什麼辦法能讓它不暗下去,因為轉暗是對的,就像一道數學題,這樣的運算合乎邏輯。也許正是這個合理令我不喜歡,總覺得最好的小說實在是應該不合理的。這就不在這裡講道理了,說起來一定話很多。

比《金鎖記》早寫一個月的《傾城之戀》我極喜歡,這篇小說的氣韻實在是好。我有這樣一種印象,我們對小說的評判似乎是太實了一點,批評家們常常拿著全套度量衡去測量小說,喜歡把那些足斤足兩的貨色當作上品,保不齊卻是淤塞內滯經不住品味的。小說中真正的極品一定是靈動嫵媚、渾然大成的,裡面除了在前台招搖的主人公,總還要有些諸如人生、命運、世態、感、悲歡做襯裡,事件之外要有必然性,而必然之外還得有奇峰突起。當然如果要細細論說,講究還多。做小說就有點像是過日子,粗可以粗到得過且過,精也可以精到不厭其煩。而《傾城之戀》在我看來作為極品小說的素質統統具備,難怪一經亮相就被視為張愛玲的名作。

從一本書上看到傅雷卻是不喜歡這篇小說的,他認為:「幾乎佔到二分之一的篇幅的**,儘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遊戲……好似六朝的駢體,雖然珠光寶氣,內里卻空空洞洞,既沒有真正的歡暢,也沒有刻骨的悲哀……」真是見仁見智讓人說不清楚。我很尊敬作為翻譯家和法國文學研究專家的傅雷先生,但我也覺得他其實是與《傾城之戀》這樣一篇好小說失之交臂了。我當然不能說傅雷先生不解風,也許他是有點過於嚴肅了,太看重文學的莊嚴,而莊嚴有一種也是放鬆的,與尋常萬物水乳交融,就像說佛是萬物、萬物皆佛一樣。傅雷先生不喜歡這篇小說里的「**」,「**」倒過來便是「調」,《傾城之戀》的調我認為絕佳,有「落日熔金」和「沉香斷續玉爐寒」的意境,寫盡了「一種相思,相處閑愁」。

就像一胡琴拉出的曲子,有說不盡的蒼涼,想想白流蘇作為一個離了婚的女人,自己沒有什麼本事,錢又被哥哥花光了,想要把自己體體面面地嫁出去,遇著的偏又是浪蕩公子范柳原,多麼讓人為她懸起一顆心!然而這段戀愛卻一點也不凄苦,就像是有天助一樣,白流蘇在並不年輕的年齡從妹妹寶絡手上搶到了范柳原,但她心裡也一點不糊塗:「很明顯的,他要她,可是他不願意娶她。……他處處地方希圖脫卸責任。以後她若是被拋棄了,她絕對沒有誰可抱怨。」所以,儘管流蘇人到了香港,對於范柳原卻是雖愛猶怕的,因此便有了那一場的月夜**。兩個人相互試探,說的是賭氣的話,空氣里卻始終飄溢著一種繾綣的男女之,有一種如水月色般的浪漫。電話鈴響了二次,一次一次帶來的氣氛和心境都不一樣,於是這樣一個夜就有了不同的層次,而這對男女的感也在俗世的皺褶中曲曲折折地遞進。這裡最重的一筆是范柳原對白流蘇引了《詩經》上的詩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差不多是我們中國人對愛認識的最高境界,而由一個浪子口中說出,竟有一份難的沉重和悲涼。而他們感生活的轉機卻是1941年12月8日香港響起了炮聲。柳原嘆道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但是他與白流蘇的故事卻多出了一截長長的尾巴,已經上了船的范柳原因為戰爭沒有走成,他和她終於結了婚。「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一段男女之里墊著一場戰爭和一個大都市的淪陷,這是何等的豪闊,又是何等的肅殺!原來這就是——傾城之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暗處的花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暗處的花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暗香殘留(一)(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