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三節哲學思想(5)

15.第三節哲學思想(5)

8。勤苦儉約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祖逖聞雞起舞,越王卧薪嘗膽。岳母背刺精忠,歐母畫荻學書。孟母斷機教子,鄭母紡績傳家。諸葛一生唯謹慎,子貢貨殖以興家。陶朱致富,端木遺風。涵養怒中氣,謹防順口。斟酌忙中錯,愛惜有時錢。

練習生必勤儉,衣服自洗,我敬衣服新,衣服敬我身。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使人望而畏之。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9。練習生火做飯

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惜物惜福,淡泊明志,眾口難調,做時必問鹽為味,調和百珍,酸、甜、苦、辣必須均。蔬素可口,肉食致病,薪炭必熄。濁水洗穢,清泉烹茶。火燭火星,必須留心。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清潔衛生,隨時經心。

10。授訓圓滿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逆耳利於行。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苦盡甘來。世事順境少而逆境多,樂極生悲。昔日學徒布衣布鞋,儉約為本。蒙東信用,三年學滿,酬勞獎金。交則執事先生,可服毛呢矣。昔日正直無私,囊無半文,今則東家分給鴻彩,堆金積玉矣。昔日無商業常識,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立志專心,授訓圓滿,今則有眼光、有把握戰勝商場矣。昔日貧窮,今則買田置地,起蓋新屋,光宗耀祖。孝敬雙親,和鄉里,顧朋友,疏財仗義,修橋補路,樂善好施。助公益,助國家,國史流芳。

同人勉之。

上述的道德觀念,不論是原始社會形態的樸素倫理觀念,或是封建地主經濟形態中的宗法倫理,抑或是資本主義商業經濟中的商業倫理,都是白族在不同社會展階段思想認識水平的反映,是白族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同程度地保留在當代白族的道德觀念中。需要揚其精華,剔除其糟粕,使之與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相統一,才能更好地推動優秀民族文化的展。

三、生命觀

白族人對生命的態度,就是重視生命,重視今生。這一點,先體現在白族的傳統宗教本主崇拜中。本主崇拜就在於白族本主崇拜濃郁的人間性。本主崇拜的目的是「壽連綿、世清閑、興文教、保豐收、本樂業、身安然、齡增壽、澤添延、冰雹息、水周旋、家清吉、戶安康」等現世的幸福,而非虛幻的來生、天國、彼岸或西方極樂世界。將關注的目標集中在現實世界,對現世幸福的宗教追求,體現了白族人對於生命意義的獨特理解。

在白族的喪葬儀式中,也集中體現了白族人同樣的生命觀念。正如孔子所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對逝者的追思,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態度,也是對後來者進行人生教育的重要手段。白族人重視「死」,實際上是為了強調「生」的意義。

白族先民認為人具有**和靈魂兩部分,人死亡,是靈魂離開**,人死後靈魂繼續存在,並且亡魂能造福降災於生者。基於此,白族的喪葬儀式本質上是為不死的靈魂作安排。諸如喪葬儀式中的裝殮弔唁、停靈祭奠、出殯埋葬及超度亡靈等,表面是以死者身體為對象,實際是以死者靈魂為對象,而所有活動都要服從於為生者造福之功利目的。屍體處理過程中的洗身、穿新衣、喂銜口錢、放隨葬品等,是為死者亡魂到另一個世界的生活作好安排,表現了對死者靈魂的關心,目的是安魂。死者魂安,生者心安,生者之福即在魂安心安之中。整個喪葬儀式中體現了既為死者靈魂考慮,又為生者造福著想的兩重性,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具體表現。慰藉死者之根本目的在於生者之福祉。因此,一切為了生者乃喪葬活動之根本目的。

白族人對於祖先的崇拜,也反映了這一點。對於白族人來說,去世的祖先並非生活在一個隔絕的世界,祖先與生者之間實際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在怒江勒墨人的火塘上,大理白族堂屋的祖先牌位上,都是祖先靈魂附著的地方。祖先並沒有離生者遠去,而是和生者仍然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同時,祖先仍然密切關注著生者的生活,如果家中出現不吉利的事,很多白族人往往會通過「問祖先魂」「看香火」等形式,向祖先的靈魂請教。而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接所有祖先靈魂回家,七月十四給祖先燒包送錢等儀式,更是充滿人味,就像接送離家出遠門的家人。許烺光的《祖蔭下》就敏銳地現,白族人無時無刻不生活在祖先的庇護中。而這一切,都基於白族人積極的生命觀念:以現實生命、現實生活為中心,儘管祖先已經逝去,但他們的靈魂並未遠離,仍在為活著的子孫服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第三節哲學思想(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