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三節哲學思想(3)

13.第三節哲學思想(3)

楊傑的軍事辯證法思想在我**事哲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認為任何國家的國防建設,都必須具備人與物兩大要素,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但物的要素也不能忽視。在戰爭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關係問題上,楊傑認為既要把握一般的原理原則,又要活用、創造。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國家的內外勢也天天在變化著」,中國作為一個有獨特民族性,獨特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國家,學習軍事理論不能墨守成規,應該創造出適合我國特點的反侵略的戰略戰術。這是閃爍著辯證法思想光芒的精闢見解。

中國**的成立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白族中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從此白族的哲學思想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張伯簡、施滉、周保中等革命家,或積極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宣傳活動,或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於改造中國的實際鬥爭,結出了豐碩的思想成果。

張伯簡是我黨早期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遵循唯物史觀的科學原理,以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為依據劃分社會的不同階段,在生產技術的展和生產工具的變革中尋找社會不斷變革、進化的最終原因,從人們的物質關係中考察思想、法律、道德、宗教等社會意識的產生和展。他還根據唯物史觀的原理,正確地闡述了階級和階級鬥爭理論。張伯簡在其所著的《社會展簡史》中用通俗的語,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解釋社會歷史,在當時的中國具有開創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道德觀

白族地區有著不同層次的道德觀念。在社會經濟展較為滯后的怒江白族地區,還保存著一些原始社會末期的道德觀念遺存。當地白族私有觀念淡薄,當地出產的東西,如山上的果樹、動物都為公有,因此打獵得來的獵物,獵人不可獨吞,全村人都可分得一份。勒墨人外出,家門從不上鎖。人們相互之間互通有無,即使借了一頭豬也可以不還,只要到一定時候送去自己生產的一定數量的東西即可。但如果是從外地輸入的日用工業品,因為來之不易,即使只是一針一線,也要如數歸還,否則被視為缺德。

在大理等地封建地主經濟較為達的白族地區,由於受到漢文化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封建社會道德觀念。以「忠」「孝」為核心的儒家倫理學說,是建立在中國小農經濟的基礎之上的,孝父母,重兄長,尊祖宗,敬族人,都以封建的家長製為經濟基礎。到清代,多數白族地區的封建家長制經濟已經高度展,與之相適應,儒家的「孝」「悌」等家庭倫理觀和尊宗敬族的宗法倫理觀與本民族的傳統習慣結合起來,形成了白族地區普遍遵守的社會道德規範。這些倫理道德規範,集中體現在當地白族民間的鄉規民約中。鄉規民約雖然屬於習慣法範疇,但它是以倫理道德觀念為基礎的。明清以來,白族民間訂立鄉規民約的做法蔚然成風。鄉規民約多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豎於村頭顯眼處,全村人都得遵守,代代相傳,具有較強的道德約束力。

劍川東嶺鄉新仁里村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立有十條鄉規,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家庭道德、社會公德等十個方面,倡導孝敬父母、勤儉辦理婚喪、救人急難、禁賭禁盜等等。

關於家庭,該鄉規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有不孝不恭,忤逆犯上者,合村重治。

關於婚喪,該鄉規說:凡民有喪,不得群聚痛飲,乘醉鬧喪。來喪家弔唁者,只許煙茶,不許設酒招待。無故不去喪家弔唁者受罰,隱瞞喪事而行嫁娶者受重罰。辦喜事人家,不得濫請人,男六十以上,女七十以上者,方准另請,凡此年歲以下者,不得妄請妄去,違者重罰。至八十歲以上步履艱難者,差人送至於家,以明敬老之意。

這兩條強調儉樸辦事,反對鋪張,並認為無故不去喪家弔唁和隱瞞喪事而舉辦婚事是不道德和不守法(習慣法)行為,要給予譴責和處罰。條款中還規定了赴喜酒宴的年齡界限,不到一定年齡的妄請妄去者都要受罰,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要專人送去飯菜,這些都體現了白族民間以老為尊的倫理觀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第三節哲學思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