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五節誕生禮儀(1)

9.第五節誕生禮儀(1)

白族人的生活和成長是與本主崇拜密切關聯的。***孩子的誕生意味著家庭、村社人丁興旺,更是村民向作為村社神的本主祈求的重要內容,因此,誕生禮先表現為本主崇拜的重要形式。白族青年男女結婚時,都要到本主廟中進行祭祀,以示得到了本主的同意,同時向本主祈求早生貴子。在一年一度的本主節,當年結婚的青年男子都要爭著去抬本主像,並在村中巡遊,也有祈求本主賜子之意。懷孕期間,家人也要多次去本主廟中祈求母子安康。分娩以後,也需在第一時間敬獻本主,以示謝意。

白族婦女懷孕期間,常系合頁雙層圍裙,並將頭頁對摺別在腰間,作為「有喜」的標誌,平時的生產和生活就可以得到大家的保護。懷孕婦女照樣參加各種輕體力的生產勞動和家務勞動,據說母親勞動,胎兒可以得到鍛煉,有利於胎兒健康和正常分娩。孕婦到野外勞動,要夾帶一蓑衣,休息時墊坐,以避潮濕地氣侵身;勞動時系在腰間,遮護腰腹,不讓太陽暴晒,白族人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太陽神見怪,此外可以讓嬰兒足月誕生。

過去,白族婦女生孩子的方法是跪在床前草席上,雙手扒著床沿生產,這就是白族俗語「睡著養,跪著生」的由來。據說跪著生產的原因:一是向大小神祇和祖先請罪,祈求保佑;二是嬰兒下地時接受乾坤正氣,才能養大成人;三是生時好使力。碰上難產,家裡人要不斷地往灶君堂、祖先堂、橋神、路神處燒香,請求神靈開恩放行。接生過去一般由婆婆、伯母、嬸嬸、嫂嫂等人擔當,難產,或生頭胎,才請「收生婆」收生。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和思想觀念的改變,白族婦女現在一般都到鄉衛生院生產。

嬰兒平安降生,家裡人立刻在大門口用白石灰粉灑三道線,並在門檻上纏一道青篾子,若生男孩,再在下面勒一隻破草鞋。據說這樣是為了辟邪,不僅可以防止邪神惡鬼進入家中,同時也提醒那些戴孝的人和「八字」硬的人不要隨便進入。白族認為「八字」硬的人腳底有火,會踩乾產婦的奶水。大理、劍川一帶,小孩出生后,主人要請第一個來到家中的客人吃一碗雞蛋湯圓,表示孩子將來能得溫飽。大理地區白族還認為,孩子的性格脾氣會與第一個到家的客人一模一樣,因此,當孩子降生后,不歡迎性格古怪、脾氣暴躁的客人來家。

孩子生下的第二天清晨,要煮一大鍋湯圓雞蛋,給親戚鄰居一人送去一大碗,或送兩個紅皮雞蛋,報添人之喜。第三天早上,請吃「稀飯客」。凡頭天接到雞蛋湯圓或紅皮雞蛋的人家,當天都要用竹籃提著雞蛋、紅糖、小孩衣帽、布料等禮物,前來賀喜做客。外婆家不僅要送紅糖、雞蛋、大米、活母雞、鮮豬肉和一副豬心肺,更重要的是送給外孫穿的一套衣服,因為白族小孩降生后的第一套衣服一般要穿娘家送來的。吃完稀飯,要燒一鍋從洱海或龍潭裡挑來的水,為孩子洗身。洗完身,由村裡兩位受人尊敬、福氣好的老婦人,一人撐傘,一人抱小孩到天井裡,拜太陽、拜天地、拜灶君、拜祖先、拜家中長輩,然後,手握嬰兒的小手,指認東西南北和天地。

不少地方小孩滿月、滿周歲都要請客。有的在請滿月或滿周歲客的時候,行抓周禮,擺上蔥、明子、蒜、算盤、毛筆、銀圓等物,讓小孩抓。認為抓到蔥和明子,以後小孩會聰明;抓到蒜和算盤,以後有算計,會當家;抓到毛筆的,以後書讀得好,能成材;抓到銀圓的,來日富貴生財。洱海東岸的挖色一帶,嬰兒滿一百天要到寺廟還願,叫出門。大城曲一帶出門先到文廟、武廟。嬰兒出門要穿「狗皮衣」(用白布做的無領衣),戴虎頭帽,以示長大要當文官武將。出門時,要請一位長者為師;回來時,為師者要給嬰兒禮物,男孩給筆或書,女孩給錢,表示「空手出門,生財回家」。洱海西岸喜洲一帶,嬰兒滿月要由嬰兒的奶奶和父親到唐梅寺謝「縫衣娘」。縫衣娘叫懿慈聖母,是專司生兒育女的菩薩。

湖南桑植、沅陵等地白族,孩子的八字若與父母相剋,要改口稱父親為伯伯或叔叔,稱母親為伯娘或嬸娘;二要取賤名,如花狗子、和尚兒、叫花兒;三要拜他人或神為乾爹;四要許願,如給菩薩裝彩、上帷帳等;五要立指路碑於十字路口,便於陌生人認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五節誕生禮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