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三節歷史沿革(3)

7.第三節歷史沿革(3)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制

據《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概況》記載:1948年6月五指山區解放。1949年3月,白沙、保亭、樂東3縣合併,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會址駐白沙縣毛貴鄉(今五指山市毛陽鎮),轄150個鄉。1950年遷駐加釵鄉(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同年8月遷駐樂東縣番陽區(今五指山市番陽鎮),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隸屬於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行政委員會,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地區級),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區抱由村(今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從抱由區遷駐保亭縣第三區通什鄉(今為五指山市沖山鎮)。1954年1月,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縣劃歸自治區管轄,範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人口567860人。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實行撤區並鄉,將原來459個鄉並為284個鄉(鎮)。1958年9月,全州7個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1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到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在此基礎上合併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縣,即東方縣(大縣,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縣的一部分合併)、榆林縣(由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併)、瓊中縣(由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併)、樂東縣(大縣,由樂東、崖縣、東方、昌感縣的一部分合併)。1959~1961年先後恢復原7縣建制,並從東方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2年2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遷回通什鎮。從此,自治州管轄8縣1鎮,總人口達110多萬。「文化大革命」期間,自治州黨政機關癱瘓,由廣州部隊實行軍事管制。1968年4月8日,經廣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共轄8縣、121個人民公社(鎮)。1982年8月,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重新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仍轄8縣和132個社(鎮)。1983年,把原有的123個人民公社和9個鎮,改建為116個區和11個鎮,原有的966個生產大隊,改建為833個鄉,實行黨政分開管理體制。1984年崖縣更名為三亞市(縣級)。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於1987年1月15日將通什鎮改為縣級市,並將保亭縣管轄的毛道鄉、暢好鄉、紅山鄉、南聖鎮,樂東縣的番陽鎮,瓊中縣的五指山鄉、毛陽鎮劃歸通什市管轄。1987年12月31日撤銷自治州,成立保亭、瓊中2個黎族苗族自治縣和白沙、樂東、東方、陵水、昌江5個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2001年7月,因五指山位於通什市境內而更名為五指山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優惠政策待遇。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成立,原自治縣、市歸海南省直接領導。1997年3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東方黎族自治縣更名為「東方市」,直接隸屬海南省,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優惠政策待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黎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黎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三節歷史沿革(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