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二節黎族古籍文獻(8)

10.第二節黎族古籍文獻(8)

本書第一次刊載於《禹貢》1934年9月二卷一期。全書13萬餘字,記錄了光緒十三年(1887年)十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胡傳在黎族地區的行程及見聞,是研究清朝後期黎族社會的一部重要資料。

作者胡傳,字鐵花,安徽省績溪縣上庄村人。是近代封建官員深入黎區考察政務的第一人。胡傳接受張之洞之託,於光緒十三年十月下旬從府城出前往黎區,行至樂安、崖州、陵水等黎族地區,在光緒十三年十一月中旬,因病返回府城。胡傳此行目的是了解「黎」,根治「黎亂」,為穩固封建統治服務,但其行程日記在客觀上也真實地記述了19世紀80年代的黎族社會風貌。日記在內容上,關注的最多的是黎族地區的社會政治問題,包括駐兵、布防、縣治設置、治安等,對經濟生活、風俗習慣、文化教育等都是順便提及。此外,日記還附帶記載了當時漢族和苗族的一些況。

(七)《海南島黎族起源之初探討》

作者劉咸,載《西南研究》1940年第1卷第1號。主要觀點:黎族族源外來說。劉咸從黎族文身、婦女服飾、口琴、織綉等方面推斷黎族的文化系統屬於「太平洋4個文化區中的印度尼西亞區」「與南洋群島各民族所有者大同小異」。還從303個黎族人體測量材料的分析中,認為一部分黎族血統上與馬來人有密切關係,因而,得出黎族源於南洋各民族的結論。

(八)《海南島重合盆地的黎族》

作者金關丈夫,載《南方》雜誌,第5卷第3號。記錄當時重合盆地的界限和估算面積,以及當地的黎族居民構成、通婚況、氏族組織等。

(九)《海南黎人刻木為信之研究》

作者劉咸。契竹也稱對牌。契竹以圓而有節者為上,契竹的長短代表了不同的貨幣價值。契值在30元以下的用指長押,每一刻值為一元;契值在40元至100元的,用掌長押,每一刻值為5元;契值在100元以上的,用肘長押,每一刻值10元。

指長押又分3種,契值在10元以內的,用中指的中節;契值在10元至20元的,用中指的中節和前節;契值在20元至30元的,用中指的全長。

四、黎族地區地圖

有關黎族的地圖有:《廣東五指山草圖》《五指嶺》《南殷所轄十峒圖》《南豐黎務局所轄黎境區域圖》《凡陽地圖》《黎漢區域圖》《崖州輿圖》《瓊崖黎境路線圖》《黎境公路南段地形圖》《瓊崖新設樂安、保亭、白沙三界至圖》《瓊崖黎境設立學校位置分布圖》。

五、圖

(一)《瓊州黎民圖》

作者鄧廷宣,明初官吏。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描繪海南黎族社會狀況的畫卷,也是明代唯一描繪黎族社會生活的畫卷,以畫配詩、配文解釋的方式展現了明代黎族的社會生活風貌。

《瓊州黎民圖》由15幅畫組成,每幅畫縱33厘米,橫30。5厘米;每幅畫都附七詩和題詞,說明畫的主題。這些圖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黎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境。第一幅畫描繪明初黎族居住的船型屋,詩曰:「舟居非水類鴆方,人物差分上下床,報與有巢民識得,漸來棟宇以虞唐。」第二幅圖描繪了黎族的紡織方法。第三幅圖描繪黎族用牛踩田的生產方式和原始的貯谷方法。第四幅和第五幅圖描繪黎族的婚俗。第六幅圖繪出黎族宴飲娛樂的景。第七幅畫描繪了黎族人治病「做鬼」禳解的習俗。第八幅圖描繪進山尋找沉香的場面。第九幅圖描繪黎族采藤的景。第十幅圖描繪砍伐楠木、花梨木的場面及搬運過程。第十一幅圖描繪的是黎族的村峒組織況。第十二幅圖,描繪黎族群眾以當地物產與漢人交易的況。第十三幅圖反映黎族當時使用的交通工具況。第十五幅圖反映的是黎族的漁獵生活。

(二)《瓊州海黎圖》

作者和創作時間不詳。從第一幅圖「瓊州府地圖」及畫和文字內容來看,可以斷定為清代黎族社會生活的狀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黎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黎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第二節黎族古籍文獻(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