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二節黎族古籍文獻(7)

9.第二節黎族古籍文獻(7)

經濟生活:此書對黎族的農業生產有大量記述。「黎內多崇山峻岭,少平夷之地,然依山澗為田,脈厚而水便,所獲較外間數倍;其米大色白,味頗香美……瓊人所謂大頭米,即黎米也。」「生黎不識耕種地,亦無外間農具,春耕時用群牛踐地中,踐成泥,撒種其上,即可有收。」「黎人不貯谷,收穫后連禾穗貯之,陸續取而懸之灶上,用灶熏透,日計所食之數,摘取舂食,順以為便。」

黎族人紡線織布的方法。黎地的物產,如「黎產為藤之利為大」。黎族內部幾乎沒有貿易,因此「黎人自食其力,從無為買賣生理者」。書中還記錄了黎族社會中的貧富分化,「黎人以牛之有無多寡計貧富,大抵有牛家即為殷實」。「富人頭前多插銀條為飾或一條或二三條不等。」商品貿易觀念的漸漸出現,「吉貝、黎布,賈者或用牛或用鹽易而售諸市」。

政治生活:對黎人作了更為詳細的分類,「黎分生熟兩種。熟黎之類有三:黎歧、哈黎、黎鬃是也;生黎之類有六:花腳黎、大廠黎、小廠黎、歧黎、霞黎、生歧是也。」黎族內部的政治組織,「黎地多以峒名,峒內散處各村並附一峒,明所屬也,惟崖州曰村,陵水曰弓……」記載了黎族土官及其繼承製度,熟黎土官為「總管」「哨官」,生黎為「黎練」「峒長」,土官職位一般世襲,父死子繼。

黎族內部亦有嚴格的族規,「遇有事,峒長、黎練以竹箭傳喚,無不至者,其信而畏法如此。」書中還提到黎族人與中央王權之間的關係,「熟黎多納官糧……生黎則各食其土……」

書中提到了黎族人在經濟貿易方面與漢族人的來往,還有漢人進入海南島與黎人雜居的況。「近日惠、潮人雜處其中,多以沽酒為業,外販、齎絨線鹽布等物入而易之……惠潮人入黎者,多於坡地種煙,黎人頗用之。」

在風俗習慣方面,該書記載了黎族人的服飾、頭飾、文面習俗、飲食起居、居室、婚喪、宗教等各方面的況。

書中還對黎族地區的物產做了介紹。書中說,「大蛇」「檳榔」「花梨木」「楠木」「茶葉」「藤」「沉香」等均產自黎地,且數量還很多。

《黎歧紀聞》記述的內容詳盡而廣泛,是中國18世紀一部重要的民族史書。對研究清代海南島黎族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三)《海南島的民族志》

德國人類學家史圖博對整個黎族地區進行了綜合性考察后所撰。通過對眾多的物質文化遺產,如衣服、裝飾、雕刻、刺繡、房屋、傢具、農具、狩獵用具等進行調查,詳細記錄了海南島黎族當時的況,從民族學的角度探討了黎族風俗、社會狀況、民族起源等方面的問題。直至今天,此書仍是黎族研究的必讀文獻。

(四)《海南島黎族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

日本學者岡田謙(1906~1969年)和尾高邦雄(1908~1993年)受委於日本海南海軍特務部政務局,對當時的樂東縣重合盆地(現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黎族地區進行調查,並撰寫了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於1944年5月由日本海南海軍特務部政務局第一調查室內部行,並被列為《黎族及其環境調查第五輯》。本報告的調查時間為1942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歷時25天,對樂東縣重合盆地的3個黎峒27個村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狀況進行調查,對其中的重合老村(美孚黎村)和義通村(侾黎村)做了重點調查。調查者將資料與史圖博、金關丈夫、陳銘樞等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分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海南島黎族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的全貌。報告分「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兩大部分。

(五)《黎族三峒調查》

岡田謙、尾高邦雄著,金山等譯,由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該書是王學萍主編的《中國黎學文庫》中的內容之一。詳細內容同《海南島黎族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

(六)《遊歷瓊州黎峒行程日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黎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黎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二節黎族古籍文獻(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