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十一節喪葬習俗(1)

31.第十一節喪葬習俗(1)

毛南族的喪葬習俗分正常死亡與非正常死亡兩種。毛南族非常崇拜自己的祖先,把正常死亡的祖先當做「家仙」來供奉,名字列在祖宗靈位上。非正常死亡的多屬外鬼,不能埋在祖宗墳地里,名字不能列在祖宗靈位上。男子36歲以上病死、女子45歲以上病死的,均屬正常死亡;為國捐軀、見義勇為而死的,無論年紀大小,均以正常死亡對待。正常死亡者,下葬時用兩根木杠抬棺木,非正常死亡者,用獨杠抬棺木。

非正常死亡包括以下幾種況:一是年幼未婚或已婚但未生有兒女的,稱為「夭亡」或「早死」。過去,「夭亡」「早死」的屍體不能從大門抬出去,而是從窗口、曬台門口抬出去。是嬰兒的,用破涼席或草簾包著,掀開樓板遞到牛欄里抬出去。埋好后,鋤頭桿留在墳上,泥箕蓋在墳上。抬屍的人不能從原路走回來,要自己選一條新路回來。主家在村頭燒一堆火,回到這裡個個要跨過火堆,以凈身驅鬼。二是墜崖而死的,稱為「傷死」。「傷死」的屍體不能抬進「李廣將軍」管轄的範圍(自然屯的村界內),一般都在跌死的地方就地掩埋,而且要把一隻白公雞在跌死處摔死後再埋屍入土。死者是老人的,可用棺材,否則便隻身土埋,不立墓碑。三是婦女難產而死或產後流血過多而死的,稱為「濕死」。「濕死」者的棺木抬進墓地時要打轉三圈,說是這樣才能使其亡靈迷路,以免其陰魂回村裡亂鬧。女子42歲以上「濕死」的,仍請道士來做簡易的道場,但不舉行喪葬儀式。

正常死亡者,越是高壽或社會名氣越大,葬禮就越隆重。一般而,老人一斷氣,家人即出門放三響地炮。接著,子女、兒媳號啕大哭,即告示村裡:我家的老人去世了!鄰居們聽到炮響和號哭聲,便自覺到喪家協助辦理各種事宜。喪事程序如下。

第一,買沐浴水。在一鄰居陪伴下,一孝男手執谷穗、香支、紙錢和一條白布巾,共抬一隻水桶到井邊,孝男向井裡投下少許錢幣,意為買水給死者洗身。回家將老人扶坐於榻前的靠椅上,水燒熱后倒進瓦罐,將白布巾浸入熱水,在老人身上由上而下象徵性地抹三次,抹一次倒一次水。洗畢,用剃頭刀在老人額前象徵性地刮三刀,剃畢戴帽(死者是女的則梳頭、扎頭巾)。然後給老人換新衣服三件(或五件,要單數),褲子兩條,再穿白底黑面布鞋。穿畢,孝男拿一隻竹篩頂在頭上,把事先備好的熟木耳、竹筍、豆腐、雞肉、豬肉和新米飯等擺在竹篩里,出門對天喊三聲:「天啊!今天父(母)親跟我們永別了!」再回到老人面前將竹篩放下,然後象徵性地給老人餵食,先素后葷,邊喂邊呼喚:「父(母)親,吃飯吧,不然路上挨餓啊……」如此兩三遍后,把老人生前用的床架拆下放矮,床板上的腳、腰、頸三個部位橫擺三條麻巾,再墊上七尺長的「衣祖」(毛南語,指喪事專用的棉麻混紡布),然後將老人仰卧,安放在矮床上。孝男將一枚打穿洞眼的硬幣(古時用銅錢)用棉線穿好,放於老人舌下,讓線頭露出嘴外,以便入棺時取出來。其意是,在蓋棺之前,不讓老人隨便說話,以免出差錯。然後脫下布鞋放在床前,待入棺時再穿上。同時用麻繩將老人的兩個腳拇指拼綁起來。這是說,在道師「開路」之前,不讓其亡靈到處亂跑。事畢,用三條「衣祖」蓋其身,不露頭腳,放下蚊帳,停屍於原卧室中。

第二,報喪。報喪分兩次,第一次叫「報素喪」,第二次叫「報葷喪」。第一次是在老人去世后的第一天早上,停屍事宜完畢后,孝男身披孝服,手執一根紙幡,點一支香,帶一些錢紙、一斤米酒、三斤黃豆,由鄰居一人陪同,先到老人榻前低聲呼喚:「父(母)親,我們到舅家報喪去吧!」然後出門上路,路上逢人不能打招呼、說話,也不能回頭望。過三岔路口要撒紙錢,涉水過橋要點香燒紙錢,路上不能斷香。到了舅家,先在庭前低頭跪下,讓陪同者先進門向舅家說明來意。舅父得知后,如果老人生前受到子女虐待,此時則不急於理睬,先讓報喪者罰跪二至三十分鐘,然後才去面迎,將孝男扶起登梯入門。進門后,孝男先向舅家的祖宗靈位牌跪拜,然後把香支插在香爐里,再向舅家人一一跪拜,等舅家人扶起后才能入座。接著向舅家報告老人患病、延醫請葯的經過及死亡時間,並徵求舅家對備辦葬禮的意見。報喪者在舅家吃一餐素飯,要回一串三角粽,再拜舅家祖宗靈位牌,取回香支即喚老人一同回家。「報葷喪」是在出殯當天的清晨,孝男帶上當日早上宰殺的牲口的一些內臟及少許肉到舅家,向舅家說明出殯的具體時辰,請舅家人提前來主持喪葬儀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1.第十一節喪葬習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