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八節博大的愛國情懷(1)

24.第八節博大的愛國情懷(1)

毛南族一直生活在一片狹窄的大山裡,他們天天面對著石多土少的自然環境,也天天與他們相鄰的幾個兄弟民族打交道。他們深知,只有與族人和衷共濟、與外族和平相處,才能相生共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毛南族的先民們早已在自己的思想意識里植入了一種強烈的開放精神,形成了一種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

毛南族的這種開放精神,在他們的宗教文化里體現得最為明顯。「肥套」是毛南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然而就是這個有著毛南族「百科全書」之稱的宗教活動,人們完全可以從中找到漢、壯、瑤等族的文化元素。先說面具。儺本來是漢族的文化產物,但卻被毛南族引進來,通過這個漢族的形式,刻上自己的神仙譜系;而神仙譜系就更是毛南族本土神仙和壯、漢、瑤等族神系的結合體。毛南族人通過宗教的形式,向族人指出兄弟民族有很多優秀的東西,只要是優秀的東西,都可以引進來,為我所用。同時,他們也通過宗教,要求族人尊重其他民族,與他們和平相處、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不斷地模糊族際的概念,最終形成親如一家的和諧局面。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毛南族形成了一種努力吸納外來文明的傳統,也形成了一種不斷與外界接軌的開放意識,同時也形成了一種博大的胸懷。在毛南族的意識里,從來沒有排外思想,鼓勵族人與兄弟民族交往,甚至鼓勵族人同周邊民族通婚。既可以接納外來人員在毛南山鄉安家落戶,也可以遷到周邊地區與其他族人為鄰。現在的下南六圩街,有很多人家是外來戶。這些外來戶,或來自周邊鄉鎮,或來自湖南、廣東。他們本來舉目無親,卻在毛南地區生活得相當愉快,最後也心甘願地融入毛南族,成為毛南族中的一員。同時毛南地區的土地資源十分緊缺,但毛南族人民仍然在土地有限的況下,接納比他們更為困難的山裡同胞。在下南鄉的波川村、下南村、中南村等較為平坦的毛南地區,都住有從希遠、景陽、下塘來的村民。

1997年,在毛南山鄉的土地上生了一件讓世人矚目的事。在廣東省的資助下,環江接納了來自都安、大化、東蘭、巴馬等縣的60000名移民。這些移民原本都住在被稱為人類無法生存的大山之中,一代又一代地過著艱辛的生活。為了讓他們徹底擺脫貧困,政府決定以異地安置的扶貧模式,把他們從大山裡遷出來,讓他們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境內永久紮根。眾所周知,在鄉土中國,人們的土地結幾乎已化為靈魂與**,要把自己世代耕種的田地讓給素不相識的移民,這個工作之難,難於上青天。歷史上,為寸土而爭最終以命相搏之事屢有生。剛開始作這個決定時,很多人都認為辦不到。然而,僅用了兩年的時間,60000名移民在毛南山鄉順利安置,期間沒有生一起**。移民與當地原住民都能融洽相處,甚至通婚,從陌生人變成一家人。時任**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的毛南族譚三川因此獲得當年的「全國扶貧狀元」稱號。

正因為有了一個博大的胸懷,毛南族人才放下包袱,毫無顧忌地學習外來先進的文明,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才使得他們能與周邊民族和睦相處,才使得他們的家園一天比一天美麗。曾有人在毛南地區進行語普查,在其極生動的毛南話里,沒有「敵人」這個概念。而令人親切溫暖的話卻數不勝數,「老華」(同姓的朋友)、「華雞」(親密的朋友)、「外儂」(兄弟)、「老同爸」(父親親密的朋友)、「爹旁」(父親的朋友)、「外旁」(哥哥的朋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4.第八節博大的愛國情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