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五節歷史沿革(7)

17.第五節歷史沿革(7)

在毛南族聚居區的東南部、東部和東北部,亦有幾個相當繁榮的圩市。***如溫平圩,「以糖、面、蔗為大宗出口貨,市面可容四五千人,為通河池之孔道」;水源圩「市面可容二千餘人」;牛峒圩「市面可容五六千人,此圩出精緻竹簟,地為入黔孔道」;還有洛陽二圩、洛陽六圩,市面均可容納五六百人,交易牛、馬、土錦、白米等。這些圩市是毛南族、壯族、漢族人民進行商品交換之地,它和毛南族地區境內各圩場相連,形成了星羅棋布的商業網點。

民國以前,思恩縣各個圩場的交易活動所使用的貨幣,有紋銀、碎銀、制錢等,毛南族地區的圩場也不例外。民國初年,在毛南族地區圩場上流通的貨幣,有銀圓、中山銀角、東毫等。這時期的物價是較低和穩定的。抗日戰爭以後,外地逃難至毛南族地區者增多,圩場上大量使用法幣、桂幣,東毫不斷回籠,物價大漲,毛南族人民的生活大受衝擊。由於法幣、桂幣的貶值,信用不高,圩場上以物易物者日益增多。在物價暴漲的況下,國民黨政府改革幣制,行的關金券、金圓券、銀圓券亦在毛南族地區圩場上流通過一段時間。但毛南族人民已不相信這些紙幣,在圩場上復用銀圓和銀毫,或完全以物易物,以大米、黃豆等換取食鹽、火油等生活用品,使毛南族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上受到巨大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國成立之後,毛南族也與其他民族一樣,進入了社會主義時期,經歷了1949年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並在1956年被認定為單一民族,先後成立了兩個毛南族鄉,之後成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成為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

第六節語文字

一、譜系況

毛南語為毛南族人民所使用的一種語。毛南人將自己說的語叫「華南」(va6na:n6),即毛南話。「南」可以指人或語。如「講南」意為講毛南話。毛南人個體自稱為「艾南」(?揲ai1na:n6),意為毛南人。「艾」為個體類別詞,可粗略翻譯為人。集體自稱為「瓊南」(kj?蘅?耷5na:n6)1,意為毛南人們。「瓊」為集體類別詞,可粗略翻譯為群。位於貴州省平塘等縣境內的毛南族群說的是「楊黃」語,與環江縣的毛南族的語不相通。根據趙道文和吳啟祿的統計,這種語與毛南語的同源詞數量與其他侗水語支的類似,即楊黃話與這些語幾乎是等距離的關係。雖然統計表明楊黃話與毛南語的關係最近,但相對於水語和侗語來說,1%和2%的同源詞差距並沒有很大的統計學意義。所以,楊黃話與毛南話並無特殊的密切關係。楊黃人自稱為「艾饒」(?揲ai11ra:u11),第一個音節是侗水語支常用的一個表示人的類別詞,第二個音節是咱們的意思,較為接近壯語的rau2和仫佬語的hγa:u1,而與毛南的nda:u1(咱們)相差較遠。雖然毛南語和侗族等其他語有很多共同點,但毛南族人民自己感覺和水語更接近。

國內語學家一般認為毛南語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的語(壯侗語族也稱侗台語族),如下表。

毛南語被歸入漢藏語系的根據主要是它與漢藏語系的絕大多數語一樣,很多是孤立分析語,以音節的音高來區別詞義,詞庫里單音節詞根占多數,計數結構中有量詞參與,語法意義的表達主要以虛詞和語序作為手段等。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壯侗語族不屬於漢藏語系。理由是基本辭彙里壯侗語族與漢語等的同源詞很少,上面說的那些特點是後來語滲透產生的。他們認為壯侗語族更接近南島語系。該語系的使用範圍是台灣的原住民地區、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紐西蘭以及其他的太平洋島國。其實,毛南語和其他壯侗語族(即侗台語族)的語一樣,既有很多基本辭彙好像與漢藏語系的其他語同源,又好像與南島語的很多語有同源關係。不過,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學者乾脆把國內學者所說的壯侗語族語與仡央語群(包括仡佬、拉基、拉哈、布央、卡標等)合稱為一個語系,叫作「岱—卡岱語系」(tai-kadailanguages)。這裡面的語不僅語音、句法等方面有很多共性,而且同源詞也很多。毛南語與漢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無需贅。下面只對那些毛南語里常見的而漢語裡面少見的語現象進行簡單描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7.第五節歷史沿革(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