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五節歷史沿革(6)

16.第五節歷史沿革(6)

在這個時期,毛南族顯然對自然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養種方法,手工業也得到了展。如著名的「毛南菜牛」的飼養方法,也是在這個時期成熟的。打鐵、紡織、染布、縫紉、竹器、銀器、石工、採礦等手工業,在周圍壯族、漢族地區的影響下,技術有了顯著的提高,有些手工業開始和農業分離,展成為獨立的手工業。最具毛南族特色的工藝品「頂卡花」也是在這個時候名揚桂西北的。

隨著手工業的展,商業也逐步興起。毛南族和周圍壯族、漢族人民在生產、生活資料方面的交換活動,早在宋朝就開始進行了。到了近代,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的展,產品增多,外地商品及洋貨的逐步輸入,使毛南族地區的交換活動不斷擴大和繁榮,不僅在毛南族地區形成許多初級市場,而且有毛南族集資在城鎮開辦的商業公司,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商業。

1926年,毛南人譚謙益、譚廉泉等人集50多股,資金萬元,於柳州開設「飛行汽車公司」,並在宜山設有分公司。他們從香港購買了4輛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出產的1。5噸四輪客車,開展運輸業務,來往於柳州、宜山之間,生意興旺。可是不久,值逢粵桂軍閥開戰。桂系軍閥強行封車徵用,趕運軍需物資,不付運費,致使汽車破爛不堪而無法維修,職工工資亦無從支付,「飛行汽車公司」僅開辦兩年就因虧空而倒閉。

在毛南族地區的貿易活動,除大多數是懷遠鎮商人外,還有來自桂林、柳州、南寧、賓陽等地的商人。他們販來食鹽、火油、布匹、洋紗、針線、文具、火柴和鐵具等,收購和運出毛南族地區出產的牛皮、煙葉、竹帽、竹席、青麻、桐仁、竹紙及山貨等,使毛南族地區和外地的聯繫空前密切了。這樣,作為商品交易場所的「圩」也逐漸繁榮起來。位於思恩縣西南部的下南六圩(因逢六趕圩而得名),是毛南族聚居的中心,其南部和東南部接近黔桂鐵路線上的金城江、懷遠、宜山以及思恩縣城等城鎮,交通較為便利,早在清朝中葉就逐漸形成為「圩」。到清末民初,它已經展成為毛南族地區的經濟中心,不僅是毛南族人民集市貿易之地,而且是附近壯、漢、瑤、苗等族人民進行產品交換的場所。到1940年黔桂鐵路通車之後,毛南族地區內的各個圩市更加繁榮。在六圩,圩日上市的大米約有萬斤,黃豆千餘斤,棉花數百斤,菜牛、生豬各數十頭。1941年,輸入思恩縣的各種洋布多達4500餘匹,其中有一部分傾銷於毛南族地區。據1942年《思恩年鑒》記載,下南六圩旺季圩日的貿易額多達99000元,趕圩人數約6000人,淡季圩日的交易額約32000元,趕圩人數約3000人,旺季和淡季平均每圩交易額約為70000元,成為思恩縣的大圩場之一。

抗日戰爭勝利后,商品的銷售額更大了,僅據一家商店的統計,每月銷售的洋布為20~30匹,火油約150斤。毛南族人民回憶當時下南六圩的商業盛況時說,旺季到來時,圩日趕圩者不下萬人,除街道圩場外,在周圍的田塊中以及路旁、山邊都擠滿了趕圩的人群。牛行里出售的耕牛不少於百頭,每圩屠宰牛三四十頭、豬七八十頭。到春節前夕的圩日,屠宰豬多達二三百頭,均銷售一空。1948年,六圩有商鋪17家,其中雜貨鋪8家、醫藥店1家、布匹店2家、紙煙店1家、米粉店2家、客棧2家。在這些商鋪中,資金100~500元者有8家,500元以上者有2家,其中1家擁有1000元(銀圓)以上的資金,開設有二三個鋪面,雇請人員往返於慶遠、柳州等地購銷貨物。據1953年統計,下南六圩經營商業者有79戶,其中60戶為毛南族。新中國成立前的商鋪,多數是地主富農開設的,他們把經商所得的利潤又大部分投資購買土地,進行封建剝削。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商業活動同封建剝削緊密結合在一起,因而束縛了商業的進一步展。這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的特點。除下南六圩外,中南三圩、隆盛(上南)八圩、堂八十圩、儀鳳五圩、波川九圩等,商業也相當繁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第五節歷史沿革(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