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什麼人留下個走西口――「走西口」的歷史成因(7)

23.什麼人留下個走西口――「走西口」的歷史成因(7)

三是蒙古各旗當時很需要從口內來的勞工。***清代蒙古各旗「有官地、有私產,官地及其本部箭丁,永為世襲札薩克所管理」。土地既然為蒙古王公貴族管理,就為他們私招私墾土地提供了條件。他們為利益驅動,便大量招納漢人,為其墾種。而清廷為了緩和內地人多地少矛盾,最後不得不默認蒙地私墾現象,這就為「走西口」的擴大開闢了途徑。

四是管理漸鬆弛,對流民稽查不嚴。明末清初由於長期戰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為恢復生產,清廷採取了休養生息、鼓勵農耕的政策。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清廷西北用兵,為解決軍糧,清廷鼓勵展農耕,康熙帝曾多次派人到蒙古「教人樹藝,命給牛種」。雍正帝諭戶部:「國家承平日久,生齒日繁……唯開墾一事,於百姓最有裨益……嗣後各省凡有可墾之處,聽民相度地宜,自墾自報,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撓。」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針對內地民眾到口外謀生,指出:「今日流民不比尋常,若稽查過嚴,若輩恐生無路……令其不必過嚴,稍為變通,以救災黎。」清末,山西巡撫岑春煊提出:「查晉邊西北烏蘭察布、伊克昭二盟十三地,地方曠衍……以廣袤不下三四千里,若墾之十之三四,當可得田數十萬頃……是利於國也。」

這樣,就在上述歷史大背景下,清代走西口的人絡繹不絕,並掀起了一次次的走西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3.什麼人留下個走西口――「走西口」的歷史成因(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