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蒼茫天涯路,何處是西口――關於西口的多種說法(3)

15.蒼茫天涯路,何處是西口――關於西口的多種說法(3)

隨著歲月流逝和歷史變遷,殺虎口幾經風雨和戰爭劫難,現在與當年相比,幾乎面目皆非。但它作為歷史上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內蒙古、山西之間的交通要道,有著很大的歷史價值與觀光價值,吸引著不少各地研究歷史的學者和遊客前來考察、旅遊。

飽經歲月滄桑的殺虎口,吞吐著歷史煙雲,如一位閱盡人間的老者,對著每一位前來叩問歷史的遊人訴說著什麼。

還有的專家認為,西口一詞的出現,應該跟商業貿易有關。西口只有一個歷史地理對應地,不是指長城上的哪個口子,西口就是歸化城的俗稱,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舊城。具體論證如下:

歷史文獻中,最早提到「西口」一詞的地方志書,是嘉慶年間編修的《烏里雅蘇台志略》,在這部書里有這樣的說法:烏里雅蘇台「南至綏遠城(即歸化城),俗曰西口,距五十四站,五千里有奇」。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由烏里雅蘇台往南到歸化城,俗稱西口,有五十四個驛站,距離有五千餘里。

道光年間寫成的一部書——《定邊紀略》里也有這樣的記載:「綏遠城之北(應為西南),即歸化城,俗曰西口……」這個意思是說,在綏遠城的北面,實際應該是西南面,就是歸化城,俗稱西口。

在這兩部志書里,歸化城的俗稱都明確記載為西口。

光緒十九年(1893年),一位俄羅斯的學者也記述:「在呼和浩特曾多次見到官家的運輸車輛上所標的地名都是『西口』,這一名稱也同樣出現在當地駐軍的號衣上。顯然,歸化城正在改變它以前的名稱。」

包頭地方史專家張貴教授收集到的一頁光緒年間的商家帖子上,可清楚地看到有「西口歸化城」五個字的朱紅印字。

這些都說明,在清代中後期,西口這一地名俗稱,就是指今天的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也就是說,西口這一俗稱的唯一對應點就是歸化城,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舊城。

到了民國年間,西口仍然是歸化城的俗稱。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清廷任命兵部左侍郎貽谷為「欽命督辦蒙旗墾務大臣」。次年八月又加封理藩院尚書銜,后又補授為綏遠城將軍。在清廷的支持下,貽谷在內蒙古西部區各旗全力進行蒙地放墾事宜。

跟隨貽谷來到內蒙西部地區,並且輔佐貽谷辦理河套墾務的周頌堯,是一個愛好寫作的人,曾經留下了許多文章。其中有一篇遊記叫《京綏遊記》,詳盡記述了他乘坐火車遊覽的感受。當時周頌堯已經在內蒙古西部生活了十八年,曾任綏遠省建設廳秘書,可以說是一個「內蒙古通」,他在遊記中也有「歸化城曰西口」的記載,說明民國時期的西口還是歸綏。

民國時期寫成的《歸綏縣誌》一書,其中關於今天呼和浩特舊城街巷名中,就有一個「西口外」,後來經進一步查證,這個「西口外」可能是簡稱,全稱應該是「公義店西口外」,現在還稱「西口子」。

抗日戰爭前,記者紀靄士在他所著的《察哈爾與綏遠》一書中,也有「塞外俗稱張家口,曰『東口』、歸化城曰『西口』」的文字,可見直到抗戰爆前,歸綏的俗稱仍然是西口,而且歸綏是西口的唯一對應地。

清末民國年間,民間有「東口到西口,喇嘛廟到包頭」的民謠,喇嘛廟指的是多倫,東口是張家口。那就是說,多倫、張家口、包頭、俗稱西口的歸化,這四個地方共同構成了蒙古地區的四大商業城鎮,而這時的殺虎口除了仍是收稅的關口外,其他功能根本談不上,而且處於衰落的狀態。這個民謠又把包頭和西口並列而提,顯然包頭也不是西口,只有歸化城才能跟西口相對應。

持這種觀點的專家還認為,西口一詞,並不是地理方位詞,不是指大同以西人們進出的口子,而應該是「口岸」的「口」。這個「口岸」和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沿海地區所開設的口岸一樣,主要是為了進行貿易而出現的。那麼西口是和誰進行貿易呢?考查近代內蒙古西部地區歷史和當時國內國際環境,不難現,它的出現與旅蒙商在蒙古地區的商業貿易和清朝對俄國的貿易有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蒼茫天涯路,何處是西口――關於西口的多種說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