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講 非同尋常凌煙閣(3)

3.第一講 非同尋常凌煙閣(3)

武門事變聯繫在一起。

玄武門事變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了,但是太宗始終擔心人們質疑他的合法性,唐朝民間不是沒有這樣的聲音,唐代的史料多數出自官方和士大夫之手,草根階層的聲音很少,不過有一件在敦煌出土的文書,名叫《唐太宗入冥記》,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間神話故事,但起碼能反映部分老百姓對太宗政權合法性的質疑。

故事記載有一個人叫崔子玉,是個不起眼的小官,但是他有雙重身份,什麼身份呢?以生人判冥事,也就是說人家是活人,但是有一份兼職,而且還是夜班——在陰曹地府當判官,結果有一次把皇上李世民拉到陰曹地府中來了,李世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動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跟着崔子玉剛到院子裏,就聽到有兩人在哭泣,他問這是誰在哭,崔子玉回答說:「不是餘人,建成、元吉二太子。」

李世民還強作鎮定,說:「朕不因卿追來到此,憑何得見兄弟?」他說不是你拉我來,我哪裏有機會見兄弟們啊。

崔子玉回答:「二太子在來多時,頻通款狀,苦請追取陛帝位,是為唐太宗。下對直稱訴冤屈,詞狀頗切,所以追到陛下對直。」建成和元吉在閻羅王面前告您狀可不止一天了,所以今天把您拉到這裏來對質一下,緊跟着崔子玉說:「惟陛下不用看去,甚將穩便。」您當真打算進去看望建成和元吉?您若不去,我還有辦法讓您回陽間,要是您執意要去,冤家對頭打起來,我可保不了您。

太宗聽了這話,趕緊一低頭,跟着崔子玉順牆根溜到廳堂裏面去了。到了裏面,按理要開始審問你生前做過哪些善事、惡事。崔子玉拿起文書劈頭就是一個重磅炸彈:「問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九年,為甚殺兄弟於前殿,囚慈父於後宮?」

唐太宗聽了這個問題,汗如雨下,「悶悶不已,如杵中心」,杵到心窩子裏了,張口結舌半天嘟囔了一句:「此問題交朕爭答不得!」我沒法回答了。

崔子玉趕緊幫忙:「陛下答不得,臣為陛下代答得無?」您回答不出來,我替您回答閻羅王可以不?太宗巴不得啊,於是崔子玉高聲說了六個字:「大聖滅族安國!」什麼意思呢?這是把太宗比作周公,當年周公輔佐周成王,兄弟管叔、蔡叔叛亂,周公平定叛亂,殺死管、蔡,換取了國家的安寧。崔子玉這六個字一下子把太宗拔高到這個層次上了,太宗自然高興。

這裏順便說一下,原文書是殘破的,「大聖滅族」後面兩個字看不清,「安國」二字是現代學者研究後補上去的。

最後在崔子玉的運作之下,太宗的魂魄得以返回陽間,繼續當他的皇帝。崔子玉也沒白乾,咱們說了,他不是小鬼,是活人在陰曹地府兼職,所以太宗皇帝給了他很多的賞賜,封官許願。

學者們研究認為這件文書是武則天時期形成的,距離太宗時期很近。換句話說,一直到太宗死後,還有人在暗地裏議論他的玄武門事變,甚至不惜對他進行醜化。

一代英主唐太宗,怎麼被他同時代的人如此奚落呢?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我覺得蓋棺都不能定論,非得等到與他有利益瓜葛的整整一代人、甚至兩代人故去才能有個冷靜評價的氛圍,這個要多久呢?以我的看法可能至少要一百年。西方有句諺語:「大樹倒了才知道有多長」。太宗的明君聲譽那是越到後面越受人推崇,他在世期間,人們看到了他的好處,也還記着他的劣跡,而這正是太宗最擔心的。

所以在太上皇李淵去世之後,太宗底下有一系列動作,其中包括輿論宣傳攻勢,用來宣揚他的繼位是合法的,誅殺建成、元吉是正義之舉,而圖畫凌煙閣,我認為也是這一系列舉措中的一環。

咱們排個時間表就可以看出來這一點。

貞觀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淵去世。在李淵去世前,太宗沒有什麼大的舉動來宣揚自己玄武門事變的合法性,畢竟投鼠忌器啊,不能不給自己老爸留個面子。貞觀九年(635)十月,提出觀看史書。太上皇去世后五個月,太宗就提出要看自己的《起居注》,此時他已經沒顧忌了。皇帝觀史是前無古人的舉動,史書,那和「天人感應」一樣是約束皇權的一把利器,沒有當世皇帝看過的,可是太宗要看,他最想看的就是裏面怎麼寫玄武門事變,而且不但要看,他還想改,群臣沒有答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英雄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唐英雄傳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一講 非同尋常凌煙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