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二篇從盧梭到現代(7)

42.第二篇從盧梭到現代(7)

《純粹理性批判》的主題就是由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和結論構成的。康德對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非常自信,因為他花費了12年的時間才找到這個解決辦法。於是,在理論成形之後,他只用了幾個月就把這部巨著寫好了。

康德認為,外部世界只能造成感覺的素材,把這些素材整齊地排列在空間和時間裡的是我們的精神裝置,此外,我們的精神裝置還供給了我們理解經驗的所有概念。我們不能認識物自體,因為它是感覺的原因,而且它不是實體,不在空間或時間裡,也不能用「範疇」這樣的一般概念來描述。空間和時間是我們知覺的器官的一部分,是主觀性的。

既然如此,依據同樣的道理,這些範疇也是主觀的。這樣一來,我們會現,自己被困在了「二律背反」之中了,其實也就是被困在了兩個相互矛盾的命題里,更可怕的是,這兩個命題都是很容易證明的。

因此,康德舉出了四種這樣的由正題和反題組成的二律背反。第一種二律背反里的正題是:在時間上,世界有一個起點;而且在空間上,世界是有限的。反題是:時間上,世界沒有起點;而且在空間上,世界沒有界限。也就是說,不論是在時間還是空間上說,世界都是無限的。

第二種二律背反是要證明複合實體既由單純部分做成,又不是全由單純部分做成。第三種二律背反的正題主張因果關係有依照自然規律的因果關係和依照自由規律的因果關係兩種;反題主張只有依照自然規律的因果關係一種。第四種二律背反是要證明既有一個絕對的存在者,又沒有一個絕對的存在者。

宇宙論證明的內容是:如果存在一樣東西,那麼絕對的存在者肯定是存在的。既然我知道我存在,因此絕對的存在者是存在的,而且是最真實的存在者。康德認為,這個證明的最後一步是本體論證明的再次利用,因此這個證明本身也就被上面的內容批倒了。

穿上了一件形而上學的外衣的意匠說論證就是物理神學證明。這個證明主張,宇宙顯示出的秩序是存在著目的的證據。康德指出,充其量這個證明只是證明了有一位「設計者」,根本不能證明有「造物主」出現,因此也沒有一個神的適當概念。

在《純粹理性批判》的後半部分,康德簡單論述了理性在實踐中的應用,同樣的內容,康德又在1786年出版的《實踐理性批判》一書中作了詳盡的揮。這裡的論點是:道德規範要求正義就是要求有與道德成比例的幸福。只有上帝能保證這一要求,在現實里顯然不能保證這一點。因此,神和來世都是存在的,而且也一定有自由,否則就沒有道德這種東西了。

1785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學》里,康德記述的倫理體系有很大的歷史意義。康德指出,借錢不對,因為如果人人打算借錢,最後就會無錢可借。還有一些行為康德也會認為不對,但由於原則不同,他卻不能說明它不對。

1795年出版的《永久和平論》充分表現了在老年時代康德充沛的精力和清新的頭腦。在《永久和平論》中,他倡導各個國家根據禁止戰爭的條約結成聯邦。他理性的意見認為,只有國際政府才能阻止戰爭,而各成員國的政體應當是共和的,但是他把共和定義為行政與立法分離。此外,他沒有說不能有國王,相反,他認為君主制是最盡善盡美的政府。

因為《永久和平論》是在恐怖時代的影響之下寫的,因此康德懷疑民主,他認為,因為民主制確立了行政權,因此必然是**政治。

第三節康德的空間和時間理論

空間和時間理論是《純粹理性批判》的最重要部分。解釋清楚康德的空間和時間理論是不容易的,因為它本身就不清楚。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和《緒論》里都提到了空間和時間理論,《純粹理性批判》里的解讀很全面,但《緒論》的解讀更明白易懂。

康德認為,知覺的直接對象一半由於我們的知覺器官,一半由於外界事物。在康德之前,洛克已經讓人們習慣了一個想法:不屬於對象本身的次要性質(包括顏色、聲音、氣味)是主觀的。與貝克萊和休謨一樣,康德在洛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認為主要性質也是主觀的。康德的方式和洛克、貝克萊等人的不盡相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方哲學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西方哲學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2.第二篇從盧梭到現代(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