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三輯◎閱讀手記◎(13)

49.第三輯◎閱讀手記◎(13)

歷史是一種過程,文化也是一種過程,其間充滿了變數,回溯性研究必須截取相對的靜態。***本書所指「嵐皋」,概以今地理範圍為準。個別涉及與此不盡一致的地界,作個例處理,隨文交代明白。書中所涉人物一指嵐皋本土,二指儘管出生地不在嵐皋,但一生中主要經歷和人生歸宿卻在嵐皋的歷代人物。所涉時間上自遠古,下迄當今,個別也可以迄於近、現代之交。

嵐皋神奇的自然山水,孕育著美麗的傳說故事。翻開本書可以看到,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及至石頭、洞穴,差不多都有着自己的傳說。大自然造化了山水,也寄託了先人們的藝術理念。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樹木花草,甚至動物、昆蟲,幾乎都有自己的故事,平凡的物產,卻演繹著先民們寄寓的某種精神。山水是故事的主人,故事是山水的翅膀;山水因故事而律動,故事憑山水而永恆。走進《嵐皋民間傳說》,你便走進了嵐皋的自然風光,走進了嵐皋人民的精神家園。

本書由我和李林編輯,我們二人自幼受着民間文學的熏陶,也對民間文學有着難捨的愫。編輯此書,也是我們對嵐皋這片熱土的回報。

新年的第一縷朝陽已悄悄透過窗欞。歷時一年有餘編纂而成的《嵐皋民間傳說》,即將付梓印行了,在此特作說明:本書是從上溯

一二十年縣文化館編印的《嵐水》《嵐皋民間文學》《嵐皋民間故事》等油印本中精選出來的,近二十個傳說故事是由李林新近搜集整理的。因篇幅所限,多有割愛的篇章,也難免有遺珠之憾;限於編者的學識修為,不當之處,誠望讀者不吝賜教。本書成書中,得到了陝西省文化廳、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和嵐皋縣委、縣政府的熱關懷和指導。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局長吳少華、**嵐皋縣委書記趙良亭、嵐皋縣人民政府縣長魯琦分別熱地為本書題詞。本土書畫家、縣工會主席謝熒和嵐皋中學教師李顯華為本書設計封面。嵐皋縣文化廣播電視局的諸多同志參與了書稿校勘,在此一併致謝。

2008年1月20日於嵐皋

神奇的山水美麗的傳說

——《嵐皋民間傳說》後記

嵐,山中之霧氣;皋,水邊之高地。嵐皋因山水而得名,也因山水而聲名遠播。名山勝水的地脈靈氣孕育了豐厚的文化積澱。民歌、故事、戲曲、器樂、舞蹈、皮影、根藝等各具特色,享有盛名。而量大面廣、體裁多樣的嵐皋民歌,便是文化積澱的一種主要形式,也是嵐皋人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嵐河畫廊,山水薈萃。南宮山、千層河、蠟燭山、神河源等一大批美景養在閨中,使嵐皋成了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園,成了陝南一處聲名鵲起的旅遊勝地。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要靠文化來提升品位。特別是隨着時代的展,旅遊觀光的人已不滿足於單純的「走馬觀花」,而開始尋求深層次的文化欣賞,渴望在旅行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內容。憑依著這些,《嵐皋民歌》這一輯存範式便開始凸顯、萌芽了。

溯越時光隧道,在嵐皋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土地上,到處飄揚著民歌。嵐皋民歌有着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僅題材廣泛,形式活潑,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採茶有茶歌,打魚有漁歌,砍柴有樵歌,行走有報路歌,行船有號子,就是求親訪友也離不開歌小調,其中最為常見的有山歌、小調、歌舞曲和風俗歌曲。這些根植於人民生活

之中又深切地表達了人民心聲的絢麗多彩的民歌,是嵐皋人民生產生活社會歷史的真實再現,思想感和美好願望的形象表達。它所釀造的甘甜花蜜,為培育嵐皋的地方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受現代流行歌曲和娛樂生活多樣化的衝擊,我們固有的一些民間歌舞藝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正在趨向自行消失的態勢。保護這些民間藝術,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為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近幾年,縣上組織編印民歌普及教材,培訓民歌骨幹,開展民歌大賽,排練民歌小戲,出版民歌光碟,使沉寂多年的嵐皋民歌再度走近人們的生活,走近外來遊客讚許驚詫的目光里。《嵐皋民歌》的面世,必將為旅遊事業展和挖掘保護地方傳統文化,增添新的內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巴山深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巴山深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9.第三輯◎閱讀手記◎(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