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三輯◎閱讀手記◎(9)

45.第三輯◎閱讀手記◎(9)

善與悲的融合,是《邊城》獨特的文學境界。小說中「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衝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慾的感。對於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無不先有人而後——無己。這些人都有一顆偉大的心20」。是的,這些人個個都善良,個個都有利他的精神(老船夫似乎有一點私心——想為自己的相依為命的外孫女物色一個好夫婿,不過,這在中國人的倫理觀念中,作為長輩,應是最起碼的義務和責任)。然而,爺爺、翠翠、船總順順、天保、儺送最終卻落下悲慘的結局:爺爺與順順、天保、儺送之間的誤解;爺爺和翠翠、大佬天保之間心靈的難以溝通;爺爺與

翠翠、二佬儺送之間的誤解;翠翠與大佬、二佬之間無意的傷害……都表現的是善與善之間的衝突,並由這種衝突導致了《邊城》的悲劇:爺爺受到船總的誤解與冷遇,懷着未能為孫女翠翠尋得美好歸宿遺憾的內心隱痛悄然離開了人世;船總順順懷着悲凄的心思念著那個在陰間的亡靈;大佬天保背負着精神創傷出走以致喪生;二佬儺送哀傷著哥哥的死亡和在負氣之中遠走桃園;翠翠這個剛剛步入人生,萌著純潔愛心的少女,痛苦地盼望着自己思戀的意中人……「邊城」人都有着善良的秉性,他們都無意傷害對方,但都釀成了傷害帶來的苦澀,使雙方都感到了一種莫名的無可狀的痛苦;他們希望生活過得美滿、幸福,但嘗到的都是生活的悲苦。這是善與善之間在不自覺及偶爾誤會的矛盾衝突中導致的非社會造成的人生悲劇。作者曾這樣地解釋過這個故事:「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21」。

本來善能給人以愉悅,但作者卻用它覆蓋在對生活的深刻認識之上,融匯在對民族命運的憂患,對美的人性的塑造上。他說:「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後蘊藏的熱卻忽視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素,照例那作品背後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22」。他還推崇道:「神聖偉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攤血一把眼淚,一個聰明的作家寫人類痛苦是用微笑來寫的23」。作者這種看似輕鬆,實則痛楚的「微笑」表現方法和善與善的矛盾衝突的審美追求,使《邊城》具有了撼人心魄的力量,並獲取了永久的美學意義。作者這種審美追求,已探掘到人類文化心理的深層,即在人類生活中,善與惡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釀成的悲劇並非人生唯一的表達方式,還有善與善之間的衝突釀成的悲劇,而且更令人咀嚼回味。在作品中,作者將善的內涵開掘到人類文化的深層,把善推向了審美的更高層次,使其獲得了具有永恆意義的文化價值,從而使《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畫廊中,成為閃爍著獨特文化品格的藝術珍品。

1沈從文:《邊城》第2章。

2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沈從文選集》第五卷第231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

3沈從文:《看虹摘星錄·後記》,《沈從文選集》第五卷第242頁。

4趙學勇:《沈從文與東西方文化》第98頁,蘭州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版。

5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沈從文選集》第五卷第231頁。

6朱光潛:《關於人性、人道主義、人味和共同美問題》,《文學理論爭鳴輯要》上冊第206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11月版。

7沈從文:《長河·題記》,《沈從文選集》第五卷第235頁。

8沈從文:《綠魘·綠》,《沈從文散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9沈從文:《創作雜談·給志在寫作者》。

10凌宇:《沈從文傳》第342頁,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11沈從文:《看虹摘星錄·後記》,《沈從文選集》第五卷第243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巴山深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巴山深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5.第三輯◎閱讀手記◎(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