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漢廣(1)

7.漢廣(1)

——無法如願的單相思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1]。***

漢有游女[2],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3],不可方思[4]。

翹翹錯薪[5],刈其楚[6]。

之子于歸,秣其馬[7]。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刈其蔞[8]。

之子于歸,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是一纏綿悱惻的戀詩歌。年輕的樵夫鍾愛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卻最終無法與她相依,眼睜睜地看著鍾愛的姑娘嫁作他人婦。思纏繞,無以為解,面對滔滔江水,他唱出了這一動人的歌謠,傾訴滿懷的愁緒。

從詩句的結構來看,《漢廣》分為三章,第一章獨立結構,第二章和第三章復沓疊詠,較之《詩經》其他復沓的詩歌,好像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然而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全詩章章相連,有其詩意的內在聯繫。

第一,全詩三章起興的「南有喬木,不可休思」等句,揭示了青年樵夫正處於伐木割薪的勞動當中。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分析道:「章先喬木起興,為采樵地;次即刈楚,為題正面;三兼刈蔞,乃採薪餘事。」其將《漢廣》詩的主旨概括為「江干樵唱」,否定《漢廣》是一戀詩歌,這不免過於迂腐。

第二,從詩文結構上看,第一章獨立於後面兩章;但從詩句中所表露的感看,前後兩部分緊密相關,生動地傳達出樵夫從心存希望到失望無奈這一真實曲折的感變化。因為事實並不如人所願,所以樵夫心中的渴望與追求,在遭受打擊和破滅之時才顯得真摯感人。雖然詩句中並未明,但這位青年男子的一往深,讀者則得之外。《漢廣》從樵夫的失落和無望寫起,第一章中的八句,有此處之「不可」,把愛追求的幻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無以復加。一般在分析《詩經》中的詩文時,都習慣將句作為起興的句子。倘若換一種解法,將「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放在句,如此一來,「南有喬木,不可休思」便可看作是一種比擬,合著「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就組成了一段氣勢如虹的博喻。視覺上無法觸及的無限悵惘,被完全顯露出來。曾經的苦苦追戀,今時不堪回。但心不死、難斷,將強烈的感寄託於幻境之中。後面二章便著重描繪這一痴的境界:「倘若有朝一日,『游女』來嫁我,定要先將馬兒喂得飽飽的;倘若『游女』有朝一日來嫁我,定要讓馬兒將車兒拉。」然而幻覺畢竟是虛妄,一旦脫出虛幻的迷霧,便將跌入希望破滅的深淵。樵夫依就痴不改,後面兩章對「漢廣」、「江永」的反覆吟詠,已是幻影破滅后的無限失落之感。

第三,從詩所表現的意象來看,一位砍柴的青年樵夫,其痴戀的女子即將出嫁。一切已然無法挽回,他明知不可為之的單相思,便藉助歌謠的方式唱出心中的失落與傷痛。這其中的感波折耐人尋味。愛總顯示其自私的一面,並且常常是帶功利目的的。男子見到美貌女子常常會心動,而女子見到瀟洒男子也會動。由此便會想到佔有,這便是感自私的一面。如果再繼續延伸,當得知自己所傾慕的對象將被別人據為己有時,便會心生妒忌,甚至做出蠢事來。

單戀的悲固然令人憐惜,然而倘若換個角度看,將自己所心儀的異性當作審美對象,摒棄自私的心態與功利的目的,從欣賞的角度來對待事實,這也不失為明智之舉。單戀的失落感和受折磨感,事實上是私心欲求遭致否定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對方無法為自己所有,自己的欲求得不到滿足,心理上遭受挫折感,因而便以其他的方式來轉移心中淤積的負面緒。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血有肉,在兩性關係方面,很難擺脫失敗戀的糾葛,這樣也就難以用一種單純的毫無私慾的審美態度對待對方了。兩性之間,要麼做人、戀人、夫妻,要麼就成為陌生人或仇敵。是私慾使墜入愛河之中的人變得自私與盲目。有誰願意去培植開花結果無望的植物?人們耕耘就是為了收穫。有人為耕耘之後毫無結果而哀傷,這完全值得同。何況這一曲哀歌已經成為了人們傳頌至今的千古絕唱。這種光明並不只是出現在一則故事的結尾,而是閃耀在整個生命歷程之中。它由男女之愛播種而生,卻又超越男女之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漢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