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造物先造人(1)

1.第一節造物先造人(1)

2009年9月28日,胡潤中國百富榜布,王傳福排在第一位,從第103位到名列榜,王傳福只用了1年的時間。***2009年11月5日,美國《財富》雜誌中國富豪榜布,王傳福同樣居。王傳福是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誕生的第一位中國富,從白手起家到身價百億,王傳福只用了14年。

比亞迪在中國是獨特的,一家企業橫跨三大行業:汽車、電池和it業。比亞迪的競爭對手都很強大,似乎個個都不可撼動,但王傳福掌控的比亞迪總能用最快的速度做到大規模生產,並獲取高額利潤。目前比亞迪的it及電子零部件產業已覆蓋手機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組裝業務,鎳電池、手機用鋰電池、手機按鍵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都已做到第一。在汽車領域,王傳福提出比亞迪要在2015年做到中國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好多人聽了之後都笑了,王傳福鄭重其事地說:「比亞迪和別的公司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日本人不幹,我們干

在全球電池行業,比亞迪本來是一隻羊,後來慢慢變成了一隻狼,最後強大到趕走了三洋、索尼等一群日本狼。

王傳福是中國電池行業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比亞迪沒人比他更懂電池。正是在技術上的極度自信,王傳福的眼光一次又一次地穿透迷霧,捕捉到戰機。

1993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王傳福任公司總經理。此間,王傳福在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中了解到日本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這一則消息讓王傳福立即意識到這將是中國電池企業的一個機會。此時的王傳福的身份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總院301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和副教授。

充電電池在20世紀90年代是熱銷產品,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充電電池的市場前景非常可觀,利潤率極高。日本公司控制了全球90%以上的電池市場。為了保持技術優勢,維持自己在電池行業的壟斷地位,日本禁止出口充電電池技術和設備。

「日本人不幹,我們干!」瞅准了機會,王傳福決定自己單幹,儘快上馬生產鎳鎘電池。為此,王傳福辭去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職務,放棄「鐵飯碗」,自己下海創業。1995年2月,29歲的王傳福拿着從表哥那裏借來的250萬元,和幾個創業夥伴一起創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450萬。

最初,比亞迪的業務主要方向是二次充電電池的研究、開、製造和銷售,主打二次充電電池的委託加工(oem)市場。

人+夾具=機械人

時至今日,創建一個公司並不難,生產製造出一個產品也不難,難的是如何用儘可能小的投入得到儘可能大的產出。要想在生產製造領域大有作為,必須在生產模式上有所創新,有自己的獨門秘籍,在生產效率上優於所有的競爭對手。

今天的比亞迪擁有所有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還有就是一個獨創的生產流程。這兩者是比亞迪戰無不勝的核心競爭力。在最初進入電池產業時,比亞迪是一個先天不足的新手—一、沒有充足的資金,二、沒有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但它後來卻成為了全球電池業的老大。這多少有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剛開始涉足生產鎳鎘電池時,資金有限的比亞迪還買不起進口設備,拿不出足夠的錢建設一整套生產線。王傳福乾脆憑藉自己的技術,親自動手製造關鍵設備,他帶着自己的員工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里敲敲打打,創造性地組建出一套人力流水生產線。王傳福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關鍵的生產設備只要認為自己能造出來,都用自行研的機器來代替。

彷彿只有神奇的王傳福才能把製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摸透,找到一種方法把成本壓到最低。日本生產製造商的生產線是全自動化,大量機械人分佈其間。工業機械人,是在既定的程序下工作,只要不是人為因素,很難出現技術型誤差。但是比亞迪買不起也用不起機械人,只能另闢蹊徑就地取材—中國的勞動力便宜,且基數龐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勝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勝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節造物先造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