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緒論(2)

2.緒論(2)

考出好成績,邁過這道坎,中國經濟就可以在健康的軌道上上一個台階,正步向前走昂挺胸,雄赳赳氣昂昂。***中國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品牌和核心技術,有了這些就不會再過分擔憂什麼經濟波動或者危機。即便如今還是力所不能,但心嚮往之,有朝一日就一定能達到一覽眾山小的高度。

但打造品牌是需要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單純的模仿性生產製造是不可能孕育出品牌的。製造也好,創造也好,終歸要由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自己來進行。

中國的本土品牌面臨跨國大公司的壓制,直至被邊緣化然後是沉沒消失,企業由此在生存問題上都遭遇到困境。儘管與國際品牌合作,也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但合資道路很難讓中國企業從血脈深處滋生出自生自新的肌體和能量。例如,轟轟烈烈的中國汽車市場看似風光無限,其實90%的份額都是外資品牌的身影,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在切蛋糕、分利益時明顯處於劣勢。

今天的經濟生活,品牌就是競爭力,品牌就是高利潤,品牌就是高附加值。過去的錢莊、商店、客棧等都有自己的「品牌」,不過那時不興叫品牌而叫字型大小。百年老店不是沒有,只是大部分在歷史進程的顛簸下散了架、失了魂,沒有了往昔的風采。字型大小或者說品牌需要在新時代的天空下重新立起來,還要在世界範圍內。

唐代詩人李咸用《送人》詩有:「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同樣,這份自立圖強的信念,中國企業必須有。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是一個既定的國家展戰略,一方面要改造傳統產業,一方面要展新興產業。

中國的企業家們都意識到了:沒有中國創造就沒有出路。創造,是企業求得生存永續展的應有之義。如果說中國製造是救急,是猛葯,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那麼創造就應該是緩過神來后的一個理性抉擇。

從20世紀的70、80年代開始,中國以改革開放之名打開了大門,笑迎天下客商,通過大量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讓我們的經濟規模得到了快速展。我們主動出讓市場,希望換取技術,但與我們做買賣的絕非善類,一個個都在算計著如何放長線釣大魚,吃着嘴裏的想着鍋里的。他們並沒有什麼錯,只是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在走而已,因為最核心的技術掌握在手裏,他們可以有恃無恐名正順地擠兌剿殺中國企業。中國大多數企業只能依賴廉價的勞動力,消耗大量的資源參與國際競爭。世界經濟一旦有風吹草動,中國大地上的那些從事加工、貼牌生產的企業只能繳槍屈膝,甚至是關門倒閉。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勢必會關係到每一個勞動者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大企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關係到中國經濟的前途和命運。

只要有對手,有競爭,有戰鬥,有比拼,世界格局中的中國企業的面目就會是日久彌新的,前方就不會是斷流絕港。應該相信,中國創造的勝利不在小處而在大勢,不在昨天、今天而在未來。應該有信心,在大格局上,浴火重生的中國企業會從一個創造走向另一個創造,生生不息壯心不已,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勝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勝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緒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