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節崛起中關村(4)

4.第一節崛起中關村(4)

我跟下級交往,事怎麼決定有三個原則:一是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這種況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二是當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誰對誰錯,生爭執的時候,我採取的辦法是,按你說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訴你。最後要找后賬,成與否要有個總結。你做對了,表揚你,承認你對,我再反思我當初為什麼要那麼做。你做錯了,你得給我說明白,當初為什麼不按我說的做,我的話,你為什麼不認真考慮;三是當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堅決地按照我想的做。

總結起來就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充分溝通,積極省思,及時總結回應。這些都是獲得部下信任的方略,柳傳志說,通過實踐證明它們是有用的。

一年之內6次降價

聯想創辦至今曾遇到無數個坎兒,第一個生死攸關的大坎兒是在1994年。這個時候的聯想才10歲,還在為企業的生存而奮鬥。

1990年,全國電腦的銷量是20萬台,當時最大的國產品牌是長城電腦。因為當時國外電腦進不來,中國電腦市場基本上是內戰。1994年,中國在it領域實際上率先實現了wto的條款,關稅降低,批文取消,外國企業大兵壓境,國外知名品牌的電腦大舉入侵蜂擁而入。1993年時,整個市場幾乎都是國外大品牌的電腦。當時國產品牌全面潰敗,包括長城、浪潮。之前,聯想電腦一年大概只能賣2萬台,而在1993年那一年竟然完不成任務。

聯想本來是有可能放棄跟外國企業競爭的。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聯想在資金、技術、產品、管理能力上處處不如人,這個時候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去闖市場,與國際it巨頭競爭,真的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1994年,柳傳志任命楊元慶為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決定放手一搏。在外界看來,這是柳傳志的一招險棋,但柳傳志和他的團隊卻沒有悲觀:

我們進行了更詳細的分析認為,整體上不如別人先不說,先說我們自己在以前的運行中到底有哪些缺點,這些問題是不是能夠給予徹底改正?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成本巨高,本身是完全可以很好的解決的。另外也分析了國外企業,他們儘管全球勢力強大,但在中國做起事來有哪些弱點,分析后,就決心跟他們競爭了。

當時,國產品牌的電腦毛利高達到27%,其間有充足的降價空間,這是一個通過「割肉」可以換來市場的大機會。1996年,聯想開始連續6次降價,震驚了中國市場。柳傳志隨後追憶說,這一年聯想的利潤比哪一年都高,還高了很多。為什麼當時競爭對手競爭不過聯想呢?那是因為柳傳志和聯想的團隊現了自己的競爭對手的一個規律。

國外大品牌總部一般都設在歐美,而在中國市場的決策都要總部去做。市場信息的傳遞、溝通就成了一個問題,決策會拖延一段時間。而聯想則能夠立刻作決定,立馬行動。中國同行可能沒現這個規律,或者沒有聯想有這麼充分的準備,僅憑這一項,聯想1996年就躍居中國電腦市場份額的第一位。

的確,聯想在中國有天時、地利、人和,比任何競爭對手都了解市場、了解客戶,而且聯想通過做貿易有極大的先優勢。聯想經過多年來的積累,對市場接受什麼不接受什麼都清清楚楚。這個優勢是靠時間累積起來的,而不僅僅是打價格戰就可以超越的。

聯想的中國優勢太大了。例如即便是在開全國政協會議的時候,聯想的領軍人物也可以在會場接收到最市場、最直接的建議。據媒體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在討論會上們紛紛向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提出建議,希望這位處於風口浪尖的企業家,能夠儘快帶領聯想走出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委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他們的建議都來自實際使用過程中現的問題,這絕對是市場中的第一手信息。例如聯想筆記本電腦上有個「一鍵恢復」,有委員在剛開始用的時候,不太清楚,一不小心就恢復到了原始狀態,所以就希望聯想能夠把這個「一鍵恢復」做得隱蔽些;有的委員建議楊元慶可以稍微改動一下筆記本電腦各功能鍵的顏色,這樣使用起來更簡單、更便捷;有的建議楊元慶在「電腦下鄉」的過程中,能夠在電腦中預裝一些農業信息,這樣便於農民使用,促進農業生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勝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勝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一節崛起中關村(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