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節崛起中關村(3)

3.第一節崛起中關村(3)

1989年,柳傳志把公司更名為聯想電腦公司。***

成長中心無雜物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氣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論語·季氏》

1984年,著名的「兩通兩海」—四通、信通、科海和京海四家公司已經挺立在中關村,而此時柳傳志的名字再普通不過,幾乎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樣不起眼兒。這滴水慢慢成長成為洪流掀起了浪潮,最終成為中國企業界的領袖人物,而當年那些笑傲江湖的it大佬們大都已經一去不復返,風流早被雨打風吹去。

為此,我們不能不讓人感喟歷史的無。

柳傳志說,當年,聯想正是懷着要作出中國人自己的pc機夢想,要成為一家有國際品牌公司的夢想,苦苦追求,心無旁騖,堅持了二十多年。這一席話並非虛,而是實。雖然在摸進做電腦這個門之前,柳傳志和他的創業夥伴們倒賣過彩電,批過蔬菜,倒騰過電子錶、旱冰鞋、錄像機,但一旦分析過自己的優劣,明白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地走了下去。

聯想和別的企業一樣,在成長期遭遇到不止一次的「誘惑」。柳傳志說,就在中國民生銀行剛創立時,有人主動來找他投資參股,他拒絕了。後來是房地產產業似乎是在眨眼工夫就能迅速崛起的產業,有人建議投資成立房地產子公司,他拒絕了……

柳傳志不是沒有遺憾,因為他的一個企業朋友投資了民生銀行,2億後來變成了幾百億,還有那些投資房地產的企業大都賺得盆滿缽滿不亦樂乎。但柳傳志絕沒有後悔的意思,「我覺得,其他人做的財事我們沒做,不用感到遺憾。但是如果自己既定的事沒做,我們應該感到遺憾。這就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的『心無雜物』」。

聯想最初,除了自己賣電腦以外,還給惠普、ibm等公司做代理。通過跟這些國際it巨頭學習,逐漸知道了怎麼去了解市場,怎麼去做營銷,做服務。正因為聯想有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有一個跟在國際it大佬身後「吃土」的經歷,聯想才逐漸積累了自己的深度和厚度,摸索到了自己的特長。

如果柳傳志在聯想正成長的時候心猿意馬、左顧右盼,真的可能就沒有了今天的聯想。因為此時的聯想正是氣血未定之際,戒之在「色」—誘惑讓人心動意搖,不能篤定前行。

贏得追隨者

如今65歲的柳傳志留給媒體記者的印象,是意氣風、睿智儒雅、雄心猶在,講話富有激,總是謙和地微笑,對過分的追捧從來不願意接招。今天,他當然可以做到振臂一呼而應者雲集,但聯想剛起步的時候呢?

柳傳志在企業界裏打拚,忍耐了很多很多常人無法忍耐的東西。就在聯想創業的初期,為要回300萬元的賬款,柳傳志蹲守在債務人的家門口,整整一夜。就中關村的創業潮而,聯想起步不算早,還很弱小,沒有名望,開不出高薪水,那柳傳志是通過什麼手段贏得一批批追隨者呢?

柳傳志在聯想創業初期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爭取留住老員工,吸引新員工加入到聯想陣營來:「創業的時候,我沒高報酬,我吸引誰?就憑着我多干、能力強、拿得少,來吸引住更多的志同道合的老同志。」

人格魅力不是「虛」的,而是體現在立身行事上,體現在具體的管理行為上。先,柳傳志在聯想公司內真正做到了「行得正」。

在公司裏面,我對他們要求挺嚴格,大家還都信我。甚至離開公司的人,想自己展的人,也不會出去說聯想不好。這其中,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決不搞宗派,決不給自己謀私利。不僅是不謀私利,對人處事還要公正。今天我把a訓了一通,明天當他現,其他人犯了錯誤也一樣挨訓的時候,他就不會感到委屈。

其次,柳傳志能不獨斷專行,尊重他人的意見,「但是要找后賬。這樣做會大大增加自己的勢能」。之所以都稱柳傳志是聯想的精神領袖,絕非空穴來風。柳傳志是實幹家,創業艱難百戰多,總結出和部下打交道的三個原則,具體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勝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勝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一節崛起中關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