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節建班子、訂戰略、帶隊伍(1)

5.第二節建班子、訂戰略、帶隊伍(1)

「楊柳組合」

建班子、訂戰略、帶隊伍,是企業最樸實的管理之道。***做企業的過程中,要有人站出來想,想怎麼做,漸漸有意識地去形成擰成一股繩的好班底和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只有這些人一起去想,一起去做才能成功創業,經營好一個企業。

中國it界可謂瞬息萬變,英雄輩出。「中國企業教父」柳傳志絕對有一呼百應的個人魅力,他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絕,隨時隨地演說獨具柳氏特色的管理理論。飽經滄桑的柳傳志已經做到了心靜如水處變不驚的境界。柳傳志對自己帶出來的隊伍絕對信任,他認為自己的門生弟子在聯想這個平台上已經經歷過大風大浪,在解決各種難題的過程中成長起來了。按照柳傳志的一貫評價,在聯想集團中,在戰略制訂、執行力上,無人能出楊元慶之右。

楊元慶從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進入聯想擔任一個普普通通的銷售員。在1994年海外電腦廠商大舉進軍中國之際,楊元慶臨危受命出任微機事業部總經理。事後,柳傳志回憶說當時唯一感覺比較冒險的,就是自己選擇楊元慶來做負責人。因為在同樣的環境下,決策人的因素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這次競爭的勝與敗,「如果楊元慶做的不好的話,給我的壓力非常大,我冒了相當大的壓力來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

楊元慶沒有讓有知遇之恩的柳傳志失望,在他的帶領下,聯想集團的電腦銷量以每年超過100%的速度持續增長。1996年,聯想成功擊潰國外品牌的進攻,在中國pc市場上獨佔鰲頭,佔據30%左右的市場份額。2001年,楊元慶從柳傳志手中接過帥旗,成為聯想第二代掌門。

與縱橫捭闔的柳傳志相比,楊元慶不善辭,謹嚴持重,他甚至在和媒體打了多年交道后,在採訪中依然表現得相當拘謹甚至緊張。「我想我既不配去做一個哲學家,也不配去做一個演說家」,楊元慶說自己就是想把企業做好,絕不刻意去塑造自己的一個什麼形象。楊元慶的特長就是超強的執行力,能安安靜靜地把企業遇到的問題想清楚,寫下來,然後去貫徹執行下去。

柳傳志花大力氣培養楊元慶,最後為中it業界貢獻出了一個碩大的果實—少帥楊元慶。我們讚歎的是柳傳志的眼力,感佩的是楊元慶的能力。楊元慶最值得柳傳志信任的就是一個字:正。楊元慶確實給聯想帶來的是正氣、公正和誠信。

「楊柳組合」在中國企業界是令人羨慕的絕配。又回到了那句老話:你辦事,我放心;你執行,我把握方向。楊元慶在指揮聯想的時候,柳傳志認為他已經能應付自如,得心應手。面對金融危機,巨額虧損,柳傳志高瞻遠矚,指示楊元慶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先把碗裏的飯吃到嘴裏,比如業務模式改革;同時也要注意著鍋里的飯,即行業的變化以及新機會。

企業管理一般有兩個層面,一是營銷管理,二是基礎管理。任何一個企業運作層面的管理都是繁雜的—包括採購、研、生產、銷售、服務等多個方面。但在基礎層面講只有三部曲—建班子,訂戰略,帶隊伍,這是中小企業創業成功的三大要素。柳傳志說,如果企業對這三個方面能夠研究透,就有應對一般危機的能力。這是一劑良藥。

走「貿工技」之路

昔日身為聯想總工程師的倪光南可謂眼光老辣一語中的,批評說今天的聯想已經成為一家「製造車間加營銷公司」的組合,在計算機領域缺乏真正的核心技術。聯想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柳傳志帶領聯想走的一直都是一條現實主義道路,把技術放在最後也是一個理性選擇的結果。

柳傳志和同事一起創辦聯想時,起點並不高,誰也不知道企業的前途會是什麼樣。當企業的生存還是個大問題時,做一個高科技企業就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隨時都可能破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能為了高遠的理想而忘掉企業的生存處境。

就在聯想公司小有成就稍稍有些規模之後,很多人希望聯想能夠走一條「技工貿」的道路—以技術研為第一要務。柳傳志沒有選擇這條看似光鮮榮耀的高科技之路。當時的聯想在制訂展路線時,公司沒多少錢,又不懂得經商的若干的環節。在這樣的勢下,只能堅決走貿、工、技的道路。當然,技術研被排到了公司展戰略的最後,有得有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勝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勝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二節建班子、訂戰略、帶隊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