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節崛起中關村(2)

2.第一節崛起中關村(2)

一個沒有願景的企業註定不可能偉大。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很多企業都已經沒有了願景,它們做的相當多的都是短期行為。當柳傳志現這個問題后,就特別警惕,聯想真的要長期經營下去,就必須要有願景,要有主人的感覺。

柳傳志說,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在中國創業如果沒有奉獻精神,創業理想實際上是很難實現的。柳傳志對自己的奉獻精神很看重,「如果我比別人多一點什麼的話,就多了點這種精神」。

20世紀80年代,中科院計算研究所有人出去打零工,一天收入三四十塊錢,而這相當於研究所一個月的獎金。於是計算所的領導想着所里自己辦個公司,做些業務掙些錢,這樣順帶着可以解決所里資金不足的實際困難。

而柳傳志是最佳人選。一個有奉獻精神的人,一個一心希望自己的科研能成果有價值的人,他註定要帶領企業走出一條不平凡的路來。

背靠大山,自由經營

聯想剛出道的時候,柳傳志思量再三,覺得中科院計算所只有投資是不行的,還必須爭取讓計算所放權,並約法三章:人事權,所里不能往公司塞人;財務權,公司把該交國家的、科學院的、計算所的費用,一分不差都上繳,但剩下的資金如何支配所里不要管;經營決策權,公司的經營決策由自己來定。

一個市場化的企業必須能夠非常靈活、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如果領導者被束縛住手腳,經營決策不能自己定,財務不能自由自配,人事不能選賢任能,那肯定會被市場里的風浪給吞沒的。

柳傳志一直對中科院計算所心存感念。的確,中科院包括計算所多年來為聯想投入很多,但很多都是無形資產,很難用金錢來衡量。比如當年倪光南在計算所開的後來被稱為「聯想漢卡」的產品,本來是中科院計算所的知識產權,後來無償轉交給了聯想。

在創業之初,在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上能否佔領制高點、卡住位很關鍵。

聯想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中國的電腦市場剛剛起來,技術還很稚嫩。當時電腦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題就是西文漢化問題。不精通英語,你就無法熟練使用計算機。很多計算機因此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得不閑置在一邊,或者只是當做打字機來使用。

西文漢化問題,成為計算機在中國市場推廣的第一大技術障礙。誰能突破,誰就可以佔領計算機市場的制高點,獲得先手的機會。柳傳志和他的創業團隊看準了這個機遇,利用中科院計算所的技術儲備和力量,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產品開。

第一款具有聯想功能的聯想式漢卡於1985年推出。聯想漢卡被譽為華夏第一漢卡,這是聯想向市場推出的第一個拳頭產品。它由曾任聯想集團總工程師的計算機專家倪光南主持研製。在聯想眾多的計算機成果中,聯想漢卡的地位是獨特的,它為華人徹底解決了在電腦中使用漢字的難題,使得微型計算機在中國的迅速普及。這一成果很快使柳傳志們得到豐厚的回報,當年便實現300萬元的銷售收入,三年內創造了1200萬元的利潤。

柳傳志本人對聯想的國有企業背景倍加珍惜,並且還告誡年輕人不要忘「本」:

「像我,如果完全沒有計算所的背景,沒有計算所賦予的各種營養,聯想的展會有很多困難。聯想是國有的,這一條其實起到了很大作用。我說我們貸款靠信譽,但如果我們不是國有的,光靠信譽行嗎?1988年,我們能到香港展,金海王工程為什麼去不了?就因為它是私營的,而我們有科學院出來說『這是我們的公司』。年輕同志不能忘了這個,心裏要弄清楚,你作出的成績主要部分應該歸國家。心裏想不透這一點,做着做着,就會出現問題。」

大樹底下好乘涼。聯想背靠中科院這座大山,在市場內自由經營,有資源、有抱負、有激勵,自然就走找到了一條快速崛起之路。

昔日聯想的總工程師倪光南這樣評價聯想走過的道路:聯想在前十年的展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整套技術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一條技術創新道路。聯想是企業和研究所結合的典型,北大方正則是企業和高校結合的典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勝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勝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節崛起中關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