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8)

8.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8)

在澀澤的努力下,明治時期的實業家們逐漸形成了一種為國、為公、義利結合的實業思想,使儒教成為企業家的精神支柱。這一思想的基礎就是《論語》一書中的基本觀點,認為不能單用「算盤」來經營企業,還必須貫《論語》的道義精神,要求「義利合一」。

提到松下,婦孺皆知。松下幸之助生前非常推崇中國的儒家哲學和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把忠誠、合作、報恩、報國作為企業的基本精神。他說:「一個領導人有求賢若渴的**,人才才會源源而至。劉備的求才誠意終於感動了諸葛亮,也使得許多勇將賢臣紛紛慕名而來。」

20世紀70年代,日本企業遭受石油危機衝擊,面臨經營困難,松下幸之助毅然選拔名列第25位僅有高中學歷的山下俊彥為松下電氣公司總經理。具有開拓精神的技術專家山下,果然不負「知遇之恩」,大刀闊斧改革機構,改善經營,不僅帶領松下集團走出困境,而且繼續走在世界家電行業前列。

松下不僅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還不遺餘力地培養人才。松下電器商學院即是為松下培養銷售經理的一年制商業大學,學院的研修目標就是摘自中國四書《大學》中的「明德、親民、至善」。

如此,中國的以《孫子兵法》、《論語》和《大學》等為代表的經書典籍被日本企業界推崇為現代企業制度賴以建立展的文化基礎。

稻盛和夫先生在確立自己的經營哲學的過程中,深受中國歷史與古典的影響,稻盛經營哲學的許多人生倫理,做人與做事的原則,也都來源於中國古代的哲學。

「利他經營」的淵源就是《論語·里仁》中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稻盛先生對於領導者所應具備品格的描述,引用了我國明代大儒呂坤的話:「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他十分贊同這個劃分,認為「居於人上的領導者需要的不是才能和雄辯,而是以明確的哲學為基礎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謙虛、內省之心、克己之心、尊崇正義的勇氣,或者不斷磨礪自己的慈悲之心。」

稻盛先生還談到:「作為領導者的人,必須像中國經典(《後漢書》)中所說的那樣,遠離偽(虛偽)、私(自私)、放(放縱)、奢(奢侈)之患。」他還經常用中國古語「謙受益」來教育員工要謙虛謹慎。

為了說明人必須具有思「善」之心,稻盛和夫曾引用過《孟子·告子上》中的一段話:「孟子日: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此處的「心」就是指善心。全句的意思是:孟子說,仁是人的善心,義是人的正路,捨棄正路而不走,丟失善心而不知尋求,真是悲哀,人有雞犬丟失尚且知道尋找,卻不知尋求丟失的善心,學問之道其實就在於找回丟失的善心。

無論是呂坤的話,還是中國古代對偽、私、放、奢的批判,原本都是用來規範士大夫和儒家知識分子的行為,但稻盛先生用它來說明企業領導者必備的素質。《孟子》中關於「善」的論述原本是儒家的一種道德標準,但在稻盛先生用他來說明當代經營者實行「利他經營」的重要性。這就是中國文化對日本企業家的影響,也是對日本企業振翅高飛的助推力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稻盛和夫:最適合中國人的經營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稻盛和夫:最適合中國人的經營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