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5)

5.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5)

稻盛先生曾說「我的觀點與中國道教遵循的『道法自然』觀點相近,即要以基本的道德觀、倫理觀為前提去辦事。如果我在經營之初,想到的只是贏利,甚至想到一些投機取巧的辦法一味去贏錢,一切為了少吃苦多獲名利,那也就沒有今天。我就是從做人的道理出,提出我自己的經營哲學,並做到與全體員工共享,始終保持自己追求的人生理想。」

無論是管理思想還是經營實踐,稻盛先生都帶有濃重的中國文化色彩,將中國智慧運用的遊刃有餘。與制度相比,他更重視人心;與物質激勵相比,他更重視精神獎勵;與股東利益相比,他更重視員工利益;與才能相比,他更重視人的品行。

他認為強化規制並不能避免重蹈覆轍。比如,面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國的政府部門、金融界和經濟界,以至全世界的經濟界,都認為其原因在於規範不健全,機制不完善。所以,大家都主張要大力制定嚴格的制度,修改法律,加強監管,使這樣的危機不再重演。

但認真想一想,幾年前美國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以及其它一些美國大企業都因做假帳等醜聞而紛紛倒閉。為了防止因企業經營者的不誠實行為導致企業破產,美國政府和經濟界修訂了很多法規,加強企業經營的透明度,建立光明正大的會計制度。

但是,不管機制多麼健全,規範多麼嚴密,方法多麼細緻,居心不良的經營者還是不可能杜絕。監管與反監管之間不過是一種善惡的智力競賽,如果不改變人的道德觀念,同類不法事件肯定還會繼續生。

求利之心是人開展事業和各種活動的源動力。大家都想賺錢,這種「**」無可非議,但這種**不可停留在單純利己的範圍之內,也要考慮別人,要把單純的私慾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層次上。這種利他的精神最終仍會惠及自己。擴大自己的利益。其實,經營企業這種行為,已經包含了「為世人為社會」的利他精神。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企業經營中,稻盛和夫都倡導和秉承「利他」原則,他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他以實踐證明了:利他行為具有強大的力量,利他即是利己,這條利他之路在競爭激烈而殘酷的商業社會是行得通的。

稻盛先生是通過光明大道到達巨大成功的典範,在他的哲學中包含了許多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是純粹的理想主義和徹底的現實主義優美結合的典範。

第四節從模仿到創新的贏家

20世紀30年代,日本只有3家小規模的汽車製造廠,年產量幾百輛,此時美國的福特公司每天下線1萬輛t型轎車。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戲劇性的一幕生了。在美國本土市場,日本汽車以優質、廉價、油耗低而獲得美國消費者的青睞,美國的汽車公司也已經敵不過這個日本小徒弟。

1930年看好汽車業展前景的豐田喜—郎,投資13萬美元成立了豐田汽車公司。雖然對這個行業熱血沸騰,但他們在汽車製造方面並沒有實際經驗,於是就開始模仿當時汽車技術比較成熟的美國同行。

豐田的創業者們相信:模仿比創造更簡單,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時給予改進,那就更好。

豐田公司對美國車進行了逆向工序分解,並大量採用福特、雪佛蘭的零部件。為了讓這些從美國拿來的技術能夠更適應日本的市場環境,他們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例如,當時日本的汽車市場比美國小得多,而從美國引進的生產線只適合大批量生產,為了讓這些生產線能夠適應少量生產,他們把投資巨大的衝壓工序改為手工敲打,以此來節省模具,減少機床數量。

日本汽車逐漸在國際上憑藉自己的優勢站穩腳跟,美國老師也開始轉過頭來學習日本汽車公司的特色技術和理念,這時模仿創新者成了師傅的師傅。

不只是汽車行業,日本的技術崛起幾乎都是在仿製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引進外國機器設備和生產線,建立了紡織業等輕工業部門,然後在生產操作中逐漸培育了對國外進口機器設備的仿製能力,建立了日本的機械製造業,靠模仿快速崛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稻盛和夫:最適合中國人的經營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稻盛和夫:最適合中國人的經營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一章日本人的中國淵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