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靠着肚子前進

第213章:靠着肚子前進

1917年是戰爭開始崩壞的1年,中國有句古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拿破崙也說過:「軍隊的前進靠肚子」,各國的戰略固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後勤問題也能夠直接可以決定1個戰場的勝負。

戰前,歐洲,尤其是西歐,正處於他們的黃金時代,兩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飛速進步,殖民地的掠奪和工業生產帶來了中產階級的繁榮生活,其社會固然有這諸多問題,底層工人的生活水平也比較低下。

但總的來說,在2十世紀的基層生活水平上,各大列強中俄國基本墊底,隨着村社制度的瓦解,俄國農民的生活質量1路走低。

而中國情況稍好,但中國人口壓力太大,本土人口5.5億、朝琉越各邦人口0.7億,在龐大的人口壓力下,儘管有着1個強有力的政府調度,大部分農民也就只能保證吃的上飯,至於吃進肚裏的到底是米面還是紅薯葉子,那誰也說不準。

而西歐的列強們,在開戰之後,後勤的保障也就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

同盟國方面的情況相較於原時空可以說是相當好,德國與中國的食品貿易在1916年下半年之前都是完全暢通的,大米、紅薯、玉米、土豆、小麥,這5大主糧是糧食貿易中的大頭,每年有5百多萬噸糧食輸入同盟國,在加上各種罐頭製成品,「蕪菁之冬」的情況並沒有大範圍爆發,而且,隨着同盟國擊敗佔領羅馬尼亞之後,同盟國的糧食情況也逐漸好轉了。

不過,戰爭畢竟是戰爭,耐儲存的食品終究是戰爭時期的發展方向,其中銷量最大的自然是用各種糧食製成的餅乾1類的食品,畢竟這種東西的原料最好解決,需求量也最大,製作起來也相當簡單,只需要把很乾的死麵餅壓薄后反覆烘烤,上面往往還有穿孔,以便於釋放水分。

在當前的保存條件下,大部分的餅乾都是可食用磚頭,法國人更是直接叫這東西為「小石頭」,對於普遍蛀牙的歐洲人來說,這東西是折磨中的折磨。

但便宜而便於運輸和儲存的優點還是使它成為了熱銷產品,只不過在戰後這種東西也迅速在中國消失了。

而隨着戰爭的進展,1些歐洲戰場上的特色產品也就開始被大量生產,比如德國的用脫水蔬菜、培根、豌豆、洋蔥製成的厄比香腸,同時還演化出了本土版本,利用澱粉、干蔬菜、碎肉、脂肪、胡椒等製成,同樣遠銷歐洲。

不過,這種「香腸」其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香腸,它更接近於湯粉,扔到鍋里煮就能化開,然後變成1鍋稠湯。

而這種東西在引入國內之後,迅速就被軍隊看重,作為1種重要的輔食計入後勤,只不過炊事班1般不用它做濃湯,而是將其作為調味品使用,或者拿它跟壓縮餅乾1塊煮,只不過這東西往往被戰士們稱作豬食,雖然長得也挺像的。

而在工人群體中,這些東西相當受歡迎,不同於軍隊的高收入,工人的收入就要低的多了。

6軍單身列兵作為正規軍隊中(即不含夫役)收入最低的1批,年餉也在170圓左右,而大部分技術工人月薪都在7~10圓,1些熟練技工的工資可能稍高1點,達到11~12圓,勉強摸到中產階級的門,而出賣體力的勞工月薪則普遍在8圓以下,這種重油重鹽的廉價產品也就成為工人們餐桌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即便如此,這也是1個月,甚至好幾個月才能吃上1頓的「大餐」。

除了這些紙包的湯粉,罐頭也是各國戰場上常見的東西。

而罐頭的優點除了易保存、便於運輸外,毒氣也是1大影響因素,自從1915年末,德國開始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毒氣,各國在戰場上的行事也就發生了巨大改變,首先是防毒面罩的普及,即便是列強吊車尾意大利都給大部分軍隊配齊了面罩,而北方的俄國就要糟糕的多,許多軍隊都是靠着土方法,用布條沾上馬尿權做抵抗。

在1窺工業國與農業國之間的差距的同時,這1變動也為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首先是錫礦的採掘、冶鍊、鑄型等工業迅速發展,在錫礦豐富的南洋,蘭芳共和國也靠着採礦賺了第1桶金,而且中國對於剝削藩屬國的興趣不大,主要是國家規模太大,除了1些關鍵資源,其他的東西價值並不足以吸引官方的目光。

而在這種商品上,除了引進英國的罐頭生產線,1些國產罐頭也也登上了歐洲戰場,這些罐頭既有向馬科諾奇罐頭那樣的由超多脂肪混合牛肉、土豆、胡蘿蔔、豌豆、澱粉等2十多種食品和調味劑組成的大亂燉,也有各種甜的發膩的水果罐頭,還有1些頗具東方特色的醬料和菜品,這些水果罐頭和醬料菜品在地獄料理橫行的西線頗受歡迎。

前者生產的較多,畢竟這種東西營養均衡,而且易於烹飪,倒在鍋里加水煮就行了,不過,作為1種「英國菜」,其味道自然可想而知——

「在熱的時候,它只是難吃而已,而當它冷下來,它會比德國人的馬克沁還要可怕。」

總之,這種幾乎完全由脂肪塊組成的產品即便是在國內也極不受歡迎,飲食習慣上的差距讓大部分中國人對於這種極其油膩的玩意兒相當排斥,所以這種性價比極低的東西只在歐戰期間有銷量,戰爭結束之後,商家們基本都選擇了轉行。

而在主菜主食之外,煙酒茶糖也是戰場上的硬通貨,沒有這些東西,這場世界大戰根本打不了那麼久,士兵自己都崩潰了,當然1些「小東西」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只不過戰爭中,英吉利超人的秘密尚未為人所知。

糖作為西方人最為追捧的食物,自然無需多言,而煙酒是麻痹士兵的重要工具,即便是號稱「世上最嚴禁酒令」的沙俄也不得不在戰時放開1些酒水供應,允許士兵在1些節日飲酒,不過沙俄醫學界相信烈酒能夠緩解疾病,因此1些沙俄士兵會借口頭疼腦熱溜到醫院嘬上兩口伏特加。

而在其他國家,酒水更是泛濫,法國作為1戰中酒水供應最充足的軍隊,法軍士兵在戰初每天都可以有半升酒水,1916年開始更是拔高到0.75升白蘭地混葡萄酒,或者向當地人購買1升啤酒等低度酒。

烈酒便於保存、運輸成本也更低,混上水可以達到「凈水」的效果,因此在戰場上頗受歡迎。

煙草則是貿易中的意外之喜,中國的煙草優勢並不算大,但卻切切實實的佔了大戰的便宜,在大戰之前,西方人普遍喜歡用煙斗抽煙,捲煙並不盛行,只有中國較多的生產捲煙,戰爭開始之後,煙斗在戰壕中極不方便,捲煙也就迅速佔據了市場。

各國的煙草供應基本都在20到40克每人每天,數額十分龐大,最受歡迎的自然是沙俄產的馬霍卡,尼古丁含量是正常煙草的3到9倍。

至於茶葉這種傳統項目則可以算是重振雄風了,英國學者艾倫曾在1921年表示「英國是依靠免費的茶水贏得勝利的」,英國在戰爭中對茶葉的巨大需求也讓中國自1880年後便不太景氣的茶葉恢復了1些往日榮光。

按照標準,英法兩國士兵每天可以獲得20克左右的茶葉,不過法國人常用咖啡豆代替,而英國人則不1樣,即便後期物資供應困難,英國人都堅決不放棄茶葉供應。

在戰場上,英軍士兵為了喝茶也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由於戰壕里生火困難,1種相當常見也極其奢侈的煮茶方法也就出現了,即使用制熱效果良好的維克斯重機槍的水箱煮茶,只需要1千發子彈就能收穫1份熱茶,盡顯工業強國的豪邁。

只不過,由於維克斯機槍的制熱效果實在太好,打仗的時候常會出現冷卻水不夠的情況,士兵往往會用尿液替代,也就是說......

鑒於此,中國商人迅速研發出了1種便攜爐子,可以讓士兵在戰壕中愜意的煮茶,於是銷量爆滿,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咖啡身上,當然,速溶咖啡並非沒有人考慮過,不過在美國參戰之前,想賣速溶咖啡的都無1例外的失敗了。

總的來說,同盟國1方的伙食還能跟得上,德國直到1916年末還沒到需要奧匈帝國支援的地步,很顯然,德國還能撐相當長的1段時間。

而英法這邊狀態相比於原時空就不太好了,雖然說法國農業發達,但沒有殖民地的支撐,在如此高強度的戰爭中還是不行的,而地中海航線遭到同盟國潛艇的威脅,法國的情況無疑是更加惡劣的。

英國更是如此,本時空的德國更加重視潛艇部隊,戰前的潛艇部隊總數是另1個時空的4倍多,達到了1百4十多艘,戰爭開始之後,德國又建造了1些遠洋潛艇用來圍困英國,讓英國吃了不少的苦頭。

而俄國人的伙食依然是各國中最好的,甚至比另1個時空還要好1點,但並無什麼作用,俄國已經進入1個惡性循環了。

為了保障士兵的足夠的熱量攝入,就要投入足夠多的資源來運輸這些東西,但在戰爭情況下,俄國的鐵路運力總是在不斷下降的,從後方抽調了糧食被困在倉庫內,後方吃不到,前線也吃不到,而傷亡人數不斷增加,各項開支導致賦稅加重,俄國的崩潰是必然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3章:靠着肚子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