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帝國寒冬?俄(一)

第214章:帝國寒冬?俄(一)

近3年的大戰讓脆弱的俄羅斯帝國透支了國力,在虎頭蛇尾的布魯西洛夫攻勢后德奧聯軍加速了侵佔俄羅斯領土的速度。

1917年2月,德軍已經重新進入了利沃尼亞,而俄軍在大戰之後已經面臨了物資相對匱乏的境地,在面對德奧聯軍的進攻時節節敗退。

與此同時,聖彼得堡的自由黨人又1次發動了立憲大遊行,渲染戰爭恐懼,要求再次立憲,工人們也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紀念1905年大革命,要求改變現狀。

而遭到沙皇拒絕之後,聖彼得堡爆發了1場關係複雜的宮廷政變,尼古拉2世在前往皇村度假時,遭到劫持,被迫讓位給米哈伊爾大公。

隨後,臨時憲法被公佈,沙皇徹底變成了虛位君主,李沃夫則成為了政變后的首屆首相,主持着1個由十月黨人和立憲民主黨人構成的政府,他在政治上採取了寬鬆政策,擴大了選舉權,暫時緩和了國內的緊張情緒。

而宮廷政變的過程中,對沙皇武德不振而不滿的軍隊,反對立憲的保皇派,還有立憲黨人都參與了,關係極為複雜,為了保證政府的安全,文官政府與軍官們進行了交易,政府壓榨更多的物資以供應前線,希望使得西南戰線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而又在此時,德國為了保證巴格達鐵路這條生命線,調離了相當1部分部分兵力至奧斯曼—地中海戰線,使得俄軍維持住了對德戰線,並在高加索地區取得了1定程度的勝利。

但戰場上的勝利並沒有解決俄國國內的問題,政府的苛捐雜稅1日勝1日,但國內的狀況並沒有本質改變,無非是暫時掩蓋了底層的起義。

其主要原因還是俄國的工業能力的倒退,1913年,俄國鋼的產量有420萬噸,但機器製造業、化學工業薄弱非常薄弱,許多機器、武器仰賴外國。

戰前,俄國進口的機器佔37%,重要的設備、車床的自給率不到1/3,開戰之後,俄國的進口主要依靠赤塔、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在1915年後,赤塔已經成為俄國最主要的窗口,中國生產的落後機床也有了出口的地方。

1914年至1916年,俄國機器工業的產品絕大部分都被戰爭消耗掉,平均軍工生產每年增長13倍多,而民用生產只增長了40%,再加上輸入減少,國內的工業產品嚴重匱乏,在戰爭中後勁也越來越小。

1916年,俄國農業機器產品只有戰前的1/5,機車、車廂的生產明顯減少,機車減少16%,車廂減少14%,機器、車床嚴重不足,又影響礦石、煤炭、石油開採量的下降,由於缺乏燃料、原料,高爐停火,許多工廠不得不關閉。

工廠停工主要造成了社會問題,而前線更多的問題還是交通運輸嚴重阻塞,鐵路承擔不了急劇增長的運輸任務,大量的軍火物資堆積在後方送不到前線。

1916年最後5個月,鐵路為軍隊運送的糧食只能滿足需要量的61%,到了1917年,糧食運輸量更是跌到了50%以下,前線許多傷兵幾天領不到食物和紗布。

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業城市糧食嚴重匱缺,但在西伯利亞、烏拉爾、裏海、伏爾加河和頓河1帶卻有大量糧食、肉、魚爛掉,1916年,儲存變質的糧食達15萬車廂。

海運也極其糟糕,波羅的海、黑海早被德國、奧斯曼帝國所封鎖,俄國和盟國的聯繫主要通過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

然而,內地和摩爾曼斯克之間沒有鐵路,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之間的鐵路是窄軌,運輸不便,1直到1916年才改過來,運力非常脆弱,大批貨物被堆積在港口,無法運入內地,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煤堆得像1座座山,沿碼頭堆著1箱箱供兵工廠使用的車床,而在摩爾曼斯克,船隻等待卸貨要等幾星期、幾個月。

而東方的赤塔亦是如此,雖然這裏能夠供應的物資更加充足,但距離過於遙遠也使得貨物的調度成為1個巨大的麻煩。

另外,開戰至今,俄國已經損失了超過800萬人,應徵入5的軍人更是達到了1500萬。

巨大的經濟和人口損失催生了俄國的革命,中亞地區的民族起義從1916年便已經開始,但遙遠的中亞已經不是俄國能夠關注的了,來自城市的工人罷工和遊行以及烏克蘭、波蘭農民的起義才是真正能夠要了沙俄的命。

但第1個爆發全面革命的歐洲部分卻是芬蘭,1917年3月下旬,隨着婦女節大遊行的應先公里迅速擴大,各地的遊行和起義此起彼伏,隨後芬蘭宣佈獨立並引爆內戰,部分自德國經芬蘭歸國的布爾什維克們滯留芬蘭,他們迅速組成了志願軍支持當地的康米革命。

芬蘭蘇維埃作為世界上第1個蘇維埃政府在3月底成立,芬蘭的內戰進入白熱化。

與此同時,宮廷政變導致了諸多問題,自由派與保皇派在冬宮再次掀起了1場政變,雖然政變最終在李沃夫等人的努力下平息,但君主立憲的口號已經不能夠再掩蓋國內複雜的局勢了。

俄國的動亂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各國紛紛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回應。

此時仍然風光的同盟國迅速把握到戰爭的關鍵,通過「皇帝外交」,向君憲俄國拋去橄欖枝,試圖穩定俄國。

然而,同盟國的動作還是慢了1步,當時間來到4月中旬,聖彼得堡再度爆發革命,由於政府加大力度供應前線,而又不能保障運輸和物資的調度,使得民眾的生活雪上加霜,導致俄國人民對於貪婪腐敗而又低效無能的杜馬非常不滿,資產階級在君憲政府中處處受節制,因此也拉出大旗反對君憲制度,要求在俄國實行資產階級共和制度。

各列強深陷戰爭泥沼,此時無力也無心干預偏遠的芬蘭,沙俄政府現在自顧不暇,自然也無能力鎮壓芬蘭的革命,這也就為芬蘭的革命創造了有利條件,1917年5月初,芬蘭的革命取得突破性進展,芬蘭蘇維埃共和國基本建立,引起了歐洲的轟動。

受到芬蘭革命的影響,再加之前線軍隊對物資的巨大消耗,使得1直要求提高物資供應並退出戰爭的民眾極為不滿,並迅速爆發了1場規模巨大的革命,起初人民自由黨和十月十7日同盟通過較小的代價取得了政府的掌控權,但這並不能平息俄國國內的怒火。

在布爾什維克以及孟什維克領導人的引導,這場來自底層的革命很快演化成了1場康米革命,然而,當自由黨宣佈流放沙皇,建立俄羅斯共和國聯邦時,革命的領導層開始發生分化,孟什維克們開始謀求與政府的合作。

顎骨國內連續紛亂的變化讓俄國的情報機構都陷入了迷茫,1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歐洲參戰各國選擇加強了管控,對俄國暫時採取封閉的消極措施,而遠離戰爭的中美兩國則表現出不同的態度。

首先是美國,自從1916年初開始,美國國內就關於是否參戰進行了1系列討論,整體來說,美國人還是奉行孤立主義,沒想着參戰。

德國潛艇大4攻擊大西洋上的商船,英國商船被擊沉,1百多名美國人遇難,美國人因此對德國很憤怒,但單憤怒歸憤怒,要把美國青年送到萬里之外投入可怕的戰爭,美國人還是不願意的。

但當俄國的革命爆發之後,美國人就有點坐不住了,美國不太相信俄國還能夠繼續參戰,如果這樣的話,英法想要打過德國,顯然還有着不小的難度。

在戰前,美國是身負37億美元的債務國,而在過去的幾年裏,協約國向美國借了幾十億美元的貸款讓美國逐步轉成債權國,並且,美國人的貿易是不認紙幣的,除了黃金,各國的貿易都是靠美國的貸款來進行的,因此這個數額將會不斷攀升,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接下來俄國的動作將直接決定美國參戰與否。

這1問題對於中國來說,當然也要擔心協約國戰敗的問題,更要擔心協約國贏得慘不慘,因為中國的貿易是承認英鎊的價值的,1旦英國贏的太慘,中國還是會虧不少。

之所以中國在開戰之後仍承認英鎊的價值,1方面是因為中國與英國的貿易綁定較深,遠超雙方貿易額所表現出來的部分,戰前的中國是英帝國貿易體系的1員,另1方面就是英國的信用,大英帝國從未放棄挽救英鎊,而且是挽救英鎊的世界貨幣的地位,只要英鎊還是世界貨幣,那麼英鎊就是堅挺的。

不過,在1916年初,英美簽訂協議,英鎊和美元掛鈎之後,再加上3場大戰1打,中國也就與英國基本脫鈎了,而脫鈎之後,中國迅速從中立狀態向著協約國靠攏,所有人都清楚同盟國的貿易風險,但俄國的變動使得這1傾向暫緩了腳步。

除了協約國和同盟國的問題,中國政府對於俄國也有特殊的計劃。

作為中國北方的鄰居,這頭巨熊在很長1段時間裏都是中國的對手和威脅,保證這1頭巨熊能夠被關在籠子裏很重要,在理想的情況下,籠子最好不要和自己靠在1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4章:帝國寒冬?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