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從海洋到天空(下)

第209章:從海洋到天空(下)

當石油落入戰爭領域,更強大的戰車、飛機和戰艦便隨之而來。

1916年初,中國新1級戰列巡洋艦成功下水,「廣東」號於1916年1月23日下水,3天後「廣西」號也成功下水,舉國上下,為之歡呼。

海軍的不安全感至此才稍稍降低1點,不過該艦形成戰鬥力依然需要至少1年時間,海軍接下來的任務倒是不輕。

與此同時,新1級也已經在江南海軍工廠和渤海重工下屬的葫蘆島海軍造船廠開工。

新戰列艦總算是滿足了海軍對於大戰艦的渴望,將排水量抬上了3萬噸,只不過,作為代價,航速自然就下來了,僅有21節。

按照計劃,8艘戰列艦應當設計為標準型戰列艦,以便於適應快速擴軍的現狀,同時也是降低成本,儘可能的將經費效益最大化。

8艘戰列艦將建造兩級4型,在設計上1脈相承,第1級名為「山東」級,首型「山東」、「山西」2艦,於1915年12月開工建造。

山東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萬噸,各型都在302之間分佈。

本國標準型戰列艦樣貌上的最大特點體現在艦艏上,不再採用主力艦慣用的垂直型艦艏,而是改成了按直線向前傾斜的艦艏。

這種前傾型艦艏,與飛剪艏相似,而且較之縱搖穩定性良好,橫搖穩定性增強,耐波性也不錯,內部空間更大,工藝又簡單。

武備方面自然也是海軍心心念念的「強大火力」,主炮為4座3聯裝十2式46倍徑356mm主炮,以國防軍情有獨鐘的3聯裝主炮塔形式,沿艦體中線艏艉兩兩背負式安放。

其中位於后甲板的炮口指向艦艉方向的兩座主炮塔間距較大,基座間大約有兩個主炮身長度的距離。

而處在高位的2號和3號主炮塔,其下方的火炮平台則與艦體舯部上層建築的基座連在1起。

由於各國的驅逐艦已越發呈大型化發展,為了有效抗擊這類敵艦的襲擊,山東級的反雷擊艦副炮改為了十5式48倍徑127mm艦炮,全部安裝於兩舷上層建築基座外側的裝甲炮廓當中,共計18座。

正如在兩廣級戰列巡洋艦中所考慮的那樣,反雷擊副炮需要良好的迴旋速率,因此炮廓設計更為合適,而為了節約重量並保證射速,副炮也往往會採用人力裝填,因此6英寸以上的口徑不必考慮,而戰列艦與巡洋艦照面的機會很少,也無需像戰巡那般選擇6英寸副炮,5英寸艦炮即可滿足需求。

動力系統上,山東級其實不算優秀,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大型減速齒輪箱的製造上,這東西的研發難度高,中國目前在用的仍是1908年委託伏爾鏗公司研發的減速齒輪箱,儘管東南重工對這型減速齒輪進行了改造,但效果並不算好,因此海軍也只能忍痛降低艦船的動力。

當然,也不是沒有更簡單1點的方法,比如美國用的就是電推,但能滿足3萬噸戰艦的電推技術中國同樣沒有。

至於防護方面,畢竟未來是要滿足超無畏艦之間的戰鬥的,因此山東級的防護得到了較好的提升,側舷主裝甲帶最大厚度為330毫米,高度從中甲板1直延伸到水線以下,厚度逐步降低至220毫米。

主裝甲帶之上並與之等長的,是位於上甲板與中甲板之間的上裝甲帶,其裝甲最大厚度為220毫米。

再往上,便是最大厚度為170毫米的裝甲副炮廓,包括煙囪在內的其他上層建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側面防護裝甲。

而主炮塔的最大裝甲厚度為330毫米,包括炮塔正面和火炮基座,炮塔頂部的裝甲為110毫米,其餘3面則為270毫米,指揮塔與炮塔正面等厚。

這型戰列艦整體性能中規中矩,技術成熟,因此造價也相對平衡,首艦造價為1598萬圓,平均造價1547萬圓,展現了cn優秀的預算掌控(bushi)

其實這型戰列艦也體現了國防軍下1部分海軍思想,其1,確保裝備實力較為均衡,沒有明顯的短板,其2,則是艦隻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作為1個6上大國,中國的海外領地較少,因此沒有必要維持1支臃腫的海軍,反倒是在不斷裁汰掉相對老舊的艦隻后,可以節省出許多人力和維護資金,投入到「追新」的活動當中。

海軍艦艇主要有5大種類——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淺水炮艦,在這其中,驅逐艦情況較好,國防軍驅逐艦的主力是「天河」級與「歷下」級,兩級驅逐艦共4個型號,22艘在役,準備新建的8艘也是「歷下」級的改型,變動不大,完工之後國防軍新銳驅逐艦將會達到30艘。

而巡洋艦則是本國比較匱乏的戰艦。

在甲午戰爭之前建造的巡洋艦從中俄戰爭之後就被划作海防艦,6續也退役了1大半。

中俄戰爭期間建造或俘獲的巡洋艦顯然也不能夠滿足新的作戰需要,實際上是在沿海執行2線任務,但這部分任務讓驅逐艦來做也沒什麼問題。

而海軍中真正能夠拉出去充門面的,還是在10年左右建造的「海河」級巡洋艦,隨着未來將會出現的越來越多的海外利益,興建新巡洋艦自然也就被提上了議程。

在《癸卯專案》中即包含了建造8艘巡洋艦的任務,事實上,按照計劃,本國應當保有2十8艘2等巡洋艦,但囿於經費,海軍只能忍痛將這1數額砍半,繼續延長「9龍江」級等艦船的服役時間。

不過好在其他國家擁有較強的艦隊和保交破交作戰能力的新建巡洋艦數量也較少,十4艘暫時也足夠使用。

而最新1級的巡洋艦被定名為「安慶」級,首艦「安慶」號,前4艘在1916年2月開工,後續4艘則在第2年開工。

安慶級採用前傾型艦艏,高幹舷長艏樓船型,擁有前後兩座3腳桅和縱列雙煙囪的艙面佈局,標準排水量5070噸,動力系統採用驅動雙軸的兩套齒輪減速式蒸汽輪機,配以8座重油鍋爐,總輸出功率6萬匹馬力,設計航速31節,以15節航速可續航5000海里。

武備方面相較於「海河」級稍弱,選擇了5座滬造152mm主炮,選擇沿艦體中線佈置,艦艏兩門於艏樓頂呈背負式安放,其中處在高位的2號炮擁有火炮平台,其餘各炮的炮口皆指向艦艉方向,分別位於煙囪前後和艦艉的上甲板。

其餘配置,倒無什麼特色。

當然,最受左念微掛懷的還是航母的問題,從整體來看,對於1個大國來說,建設1支6軍的難度最高,次之海軍,最容易的自然是空軍,而從組成部分來看,建設1支海軍又是最難的,空軍次之,6軍最易。

無畏艦隻是給了中國1個追趕其他人的對手,但先天不足的中國只能算是1個2流國家,對標的應該是法國、意大利、俄國,雖然在艦船設計、部分組件上有所創新,但終究囿於國家實力,整體力量依然有所欠缺。

而航母則不1樣,較為成熟能夠伴隨艦隊作戰的航母要到20年代中期才有望出現,而真正能夠挑起大梁那都是3十年代的事情了,這其中的時間足夠中國夯實基礎。

這1次建成的是1艘水上飛機母艦,而承建方是江南造船廠,今年2月開工。

自從與海軍相分離之後,江南造船廠便主營郵輪和遠洋貨輪設計建造,而這1型水機母艦不論是外觀還是線型設計,都呈現出遠洋郵輪上常見的大長寬比平甲板流線型的設計風格,展現速度感和機械美,相當優雅。

艦體長寬比為7.76,艦艏採用飛剪艏設計,艦艉採用和當時的跨洋郵輪1樣的,從帆船設計演化而來的橢圓艉設計,意圖使船在高海況環境下仍保持全速航行能力,而艦橋也是更接近郵輪的樓式艦橋。

可以說,這型水上飛機母艦的艦體更接近軍事化的郵輪,實際上,在最初設計時,江南造船廠確實考慮過參考「建章宮」型郵輪的設計。

這艘水上飛機母艦被命名為「東湖」號,標準排水量8823噸,航速18節,極速20.2節,採用了「建章宮」型郵輪的動力系統,能夠長時間保持較高速航行。

艦上可載9架水上飛機,制型為玄鳥公司為海軍設計製造的雙翼雙座單發水上飛機——十6式水上飛機。

該型水上飛機1915年9月定型,最大起飛重量為2400公斤,裝有1台400馬力發動機,為上海飛行器製造廠設計,最大航程800公里,主要執行艦隊偵查任務和炮擊引導任務。

而東湖號的上層建築設計較有特色,東湖號舯部設有兩粗兩細4根立柱,中間即為通向機庫的艙門口,頂端設有平台掩藏艙口。

但與皇家海軍不同的是,東湖號的平台並非是起降甲板,其甲板位於艉樓,這平台下的立柱才是正主,兩根較粗的立柱實際上是起重機的支柱,另外艦艉也有1座起重機,不過制型和效率自然就和舯部的不同了。

同時,舯部平台上也設有2座25mm高射炮以及2台大功率探照燈,位於平台前方的煙囪兩側分別有1座57mm高射炮,而艦船的主要自衛火力還是艦艏的雙聯裝127mm艦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9章:從海洋到天空(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