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從海洋到天空(上)

第208章:從海洋到天空(上)

1915年在戰亂中度過,列強掀起的第1次世界大戰此時尚被稱之為歐戰,其烈度依然昭顯。

春季,西線的交戰雙方進行了「奔向大海」戰役和「第1次伊普爾戰役」,正式將西線帶入陣地時代。

夏季,這是屬於南線的時代,相比於原時空,本時空的奧匈帝國在空戰和水下戰能力大幅提高,空襲規模也比原時空大上許多。

在意大利與奧匈帝國交戰的第1天,奧地利飛機轟炸了意大利亞德利亞海岸上的7個城市,相比於原時空,本時空的奧匈帝國空襲力度大幅加強,彈藥量直接翻了4倍。

意大利於6月5日晚8點15分向奧地利宣戰並下達總動員令,宣戰及總動員令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熱烈的響應。

隨即,意大利退出3國同盟,兩天後,內閣獲得了戰時的1切權力,組建了戰時內閣,而德國召回她的駐羅馬大使,與奧地利共同對意大利作戰。

意大利已經同英、法、俄聯合起來反對同盟國,而德奧阻止3萬多名意大利人離開這兩個國家回國參戰,在意大利國內引起了強烈憤慨。

但隨之而來的是當頭1棒,第2天凌晨,奧地利飛機轟炸了亞得里亞海岸的威尼斯、波托、科爾西尼、安科納和其它4個地方的軍火庫。

意大利聲稱其佈置的高射炮擊落了1架奧地利飛機,而奧匈帝國則表示這是故障墜機。

同時,意大利在兩個關鍵地點準備戰鬥,其中之1是亞德里亞海,奧地利海軍已經在那裏部署了艦隊,但意大利相信它自己的艦隊更為強大。

意大利同奧匈帝國接壤的西北邊界是另1個易受攻擊的前線,在那裏,國王維克多·伊曼紐爾的軍隊面臨着奧地利善於山地作戰、十分難於對付的部隊,他們還可能得到德軍的增援。

據可靠報道,1支意大利軍隊今晚將向的里雅斯特方向推進。奧地利政府已經把那座城市置於軍管之下。據透露,意大利的盟軍不相信這個時候法國軍隊會提供援助。

而且,奧匈帝國的快速反應實際上讓意大利已經落入了下風,另外,雙方的6軍實力並不在1個水平線上。

不過,真正讓意大利震驚的還是奧匈帝國對威尼斯的突襲,這1襲擊導致意大利在開戰初期徹底落於下風,直到戰爭後期才有所好轉。

在南線的另1個方向,為了消除奧斯曼帝國帶來的威脅,英法聯軍發動了「加里波利之戰」,目的是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佔領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

在6月的末尾,皇家海軍的行動遭遇了重創,早在開戰之前,為了租借奧斯曼帝國戰列艦,德國不僅向奧斯曼帝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還提出了「達達尼爾要塞計劃」,德國和奧匈帝國向奧斯曼帝國援助了9門12英寸要塞炮以及2十餘門大於200mm口徑的要塞炮,幫助奧斯曼帝國修建達達尼爾要塞。

在德國的傾力支援下,近千名德國教官、顧問來到奧斯曼帝國,手把手的幫奧斯曼帝國修建防禦工事、制定防禦計劃、訓練新軍。

因此,皇家海軍碰1頭包並不意外,但丘胖子顯然不服,再1次展開遊說,準備在此地與奧斯曼帝國狠狠的碰上1碰,而出於沙皇的請求以及戰略上的必要性,英法兩國也決意繼續推動此計劃。

在後面的半年裏,近2十5萬的聯軍踏上了這片土地,他們以英聯邦下的澳新軍團為主力,包括英國本土、南非、加拿大、印度、遠東以及法國本土、北非等諸多軍隊。

雙方在入冬之後,戰事便陷入了僵持。

但東線的情況卻有所好轉,俄軍利用初冬的天氣優勢鞏固了高加索方向的戰線,並且多次出擊,有效改變了開戰至今的狼狽局面。

不同於1團漿糊的歐洲戰場,由於歐洲列強抽走了自己的大部分力量,世界其他地區也得以展現屬於自己的魅力,證明沒有歐洲人大家會過得更好。

而在這其中,日本的改朝換代可以視作年初最大的料。

3月18日,在民軍多日的強攻下,大正天皇宣佈開城,民軍入城、春日號巡洋艦開進東京,首相桂太郎、山縣有朋等多名6軍大佬隨後於各自家中自殺,而山本權兵衛等海軍大佬紛紛宣佈辭職歸鄉。

當天下午3點,民軍領袖、民海軍總司令加藤友3郎在春日號巡洋艦上宣佈了《民義統制大綱》,出任代首相,建立日本立憲國。

民軍迅速接手了日本原有的官僚體系,而日本國內最主要的變化就是進行了1場徹底的立憲,天皇的權利被徹底剝奪,憲政精神得以貫徹,在原敬等政治家的推動下,1場「德拉克莫西運動」在日本國內掀起。

與此同時,在這次革命中,關西人和海軍幾乎是1邊倒的站在了起義軍的1邊,如秋山真之、加藤友3郎等人都被推舉為民軍領袖。

作為對立方,關東人和6軍也就成為了革命對象,迅速成為了大清洗的對象。

不同於辛亥革命的稚嫩,經歷過日本近代化的加藤友3郎等人對於政治有着深刻的認知,他們的行動非常的謹慎,而且有耐心。

4月8日,為了擺脫舊勢力以及列強的影響,臨時議會決定將首都暫時遷往起義中心廣島,東京重新改回江戶,次年5月最終將首都定在京都,但行政機關仍在廣島,而京都地處內6封閉,不利於發展,再加之中日、美日關係緩和,英法遠東勢力衰減,加藤又於1918年將首都遷往大阪,1928年再度遷回東京。

日本的紛亂就此靠1段落,中國和美國仍在1旁觀察這個新生的政權。

除了日本,還有兩項重大賽事也在亞洲和美洲開展。

4月9日,中國代表團啟程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自清朝以來,中國從被動到主動,多次參與這種大型展覽會,尤其是在東南之後,中國1共參與了5次萬國博覽會,極大的促進了國內實業的發展。

而這1次博覽會,實際上從戰亂的歐洲奪取了1定的話事權。

不久后,5月5日,遠東運動會改名太平洋運動會,正式在上海舉辦,包括美國保護國菲律賓在內的十4個亞洲、美洲國家參與。

在紛亂的歐洲之外,是其他大洲正在萌發的活力。

而對於歐洲之外的兩大列強來說,1項重要的資源大闊步的進入了兩國的貿易舞台,在1915年中,中國同美國達成了石油貿易保障協定。

石油及其煉化產品作為燃料使用的歷史由來已久,但直到2十世紀初時,才呈現出爆髮式的發展,在多領域迅速推廣應用。

特別是在交通運輸器具和軍事用途的載具平台方面,燃油憑藉其自身的優越性,呈現出將要取代1切其他動力燃料的趨勢,而且這1進程已經不可逆轉。

可是這樣就出現了1個新的問題,即由於形成上的區別,石油的貯藏分佈遠沒有煤炭廣泛,開採難度也相對更大。

石油資源珍貴卻又分佈得極不均衡,導致許多國家在推廣以石油產品做為主要動力燃料的過程中顧慮重重,中國便是其中之1。

儘管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在石油開採上存在着諸多的問題,在石油儲量上,本國的情況其實還算樂觀,自從1904年起,中國境內的北庭省(即北疆和外西北地區)、庫頁島、山東省就已經6續發現了大量的石油,但是開採1直都是問題。

庫頁島苦寒,人口稀少,施工難度相當大,對於鑽井技術的要求也較高,而北庭省也有着人口稀少的問題,但更多的還是運輸問題,其內兩座大油田,即鹽泊(克拉瑪依)和泉城(費爾干納)儲量占本國已勘明儲量的8成,但器械進不去,油也運不出來。

因此,中國也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此時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已探明的石油資源主要分佈在沙俄控制下的裏海周邊,美洲,荷屬東印度,以及中東的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

其中裏海巴庫地區的油田,開發程度最高,曾1度佔據全世界石油產量的9成,長期受到列強的矚目。

然而中國與沙俄的關係也意味着中國難以從對方手中獲取這種寶貴資源,即便是正常的貿易也很難維持。

而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則是在近年來剛剛被發現不久,這也讓該地區本就十分複雜的地緣衝突變得愈發劇烈。

如今那裏更是已被歐洲的大戰所波及,成為了1處分戰場,若要圖謀,對於中國來說無異於火中取栗,儘管中國與奧斯曼帝國簽訂了1些條約,但條約的落實情況依然有待後續的發展。

於是,對於中國來說,從美洲和荷屬東印度獲取穩定的石油供應就成為當下最可行的方向。

眾所周知,美國的石油儲備是十分豐富的,產量也是1騎絕塵,是2戰前世界上唯11個能用億噸作為單位計算年產量的國家,而且技術也是斷檔式的領先,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化油井就誕生在美國,同時美洲的加拿大、秘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等地也都發現了油田,其中有相當1部分受到美國公司的控制。

因此,趁著兩國如今關係不錯,中樞便努力促成了這次協議。

而荷屬東印度則是另1個選擇,只是中荷兩國的關係太過於緊張,正常的貿易已經是殊為不易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8章:從海洋到天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