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白龍江源考察記(6)

127.白龍江源考察記(6)

自此,馮家山抽水灌區正式動工興建,歷經八年時間,形成5000畝以上大型抽水站22處52站,總裝機33904千瓦,使71萬畝旱地變成了水田。***后經省財政安排790萬元資金,完成了抽水灌區田間配套建設任務。

1987年5月起,市政府採取民辦公助的辦法,用四年時間實現了灌區支斗分渠全部襯砌,使各類建築物配套齊全。同年6月,馮家山水庫灌區配套指揮部正式成立,又先後對灌區5000畝以下抽水站和自流灌區的田間工程進行重點配套建設,拉開了馮家山水庫灌區配套的戰場,為打開「寶雞第二糧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着時間的推移,馮家山水庫灌區設施逐步老化,效益逐年衰減。在1991年對全國大型灌區工程老化損壞調查評價中,馮家山水庫灌區被定為二級老化損壞灌區,進行灌區改造已迫在眉睫。1997年關中大型灌區改造列入了世行貸款項目。1999年6月,馮家山水庫灌區改造項目啟動,歷經七年共完成工程投資1。35億元,工程建設得到了省政府的通令嘉獎。今日的西府大地上,一個設施配套、渠道整潔、調配自如、面貌一新的現代化灌區呈現在人們面前,更新改造的每一項工程已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02年4月28日開工的馮家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又給聞名遐邇的馮家山水庫提供了一次破繭成蝶的良好機遇。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歷經七年時間,於2008年完工。共完成總投資7405萬元,大壩增高2米,達到75米;壩長增加18米,達到300米;總庫容增加0。38億立方米,達到4。27億立方米,一幅嶄新秀美的樞紐工程畫卷再一次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伴隨着馮家山水庫除險加固的建設,灌區六座小(1)型水庫的除險加固相繼開工,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續建配套項目、末級渠系改造試點項目有序進行,地震災后重建項目、水庫防汛道路改造工程陸續竣工,極大地改善了馮家山骨幹水利工程設施運行狀態,實現了工程管理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跨越式邁進,提高了工程抗禦災害的能力、可靠運行的能力和持續展的能力,增強了水庫立足灌區、服務社會、保障民生、促進展的綜合實力,為建設現代化和諧灌區和可持續展水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改革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改革不僅是社會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保證馮家山水庫源頭活水長流不息的永恆主題。每一次改革的深入必然伴隨着思想的大解放和觀念的大轉變。面對農村人民公社的解體和中央、地方財政的分開,過去主要靠農民義務修水利和財政投入辦水利的模式也已經無法適應形勢的變化。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灌區水利的方向在哪裏?灌區水利的任務是什麼?這一個個問題,把馮家山水利人引入了深層的思考之中。

通過深入的探討,馮家山水利人認識到:水利不僅是農業的命脈,而且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灌區水利的方向是供水生產和綜合經營同步展,灌區水利工作的任務是有效保護、合理開、綜合利用水資源,以水利綜合經營推動開創灌區水利改革新局面。在統一幹部職工思想認識的基礎上,管理局按照「兩個支柱,一把鑰匙」的水利工作方針,調整工作思路,努力改變單純依賴農業灌溉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開始了大規模的綜合經營活動,並迅速形成了**。利用工程建設時期的設備,成立了機電設備修理調試安裝隊,對灌區抽水站和變電站進行檢修試驗;揮技術人才資源優勢,成立了勘察設計室;擴大了水產養殖規模,在漁場捕撈班的基礎上成立了馮家山水庫漁業隊進行大水面捕撈生產等。全局綜合經營項目涉及水力電、水產養殖、建築設計、工程施工、水利旅遊、工貿服務、庭院經濟七大類,綜合經營從業人數和經濟收入穩步增加,逐步佔據了馮家山水利經濟的「半壁江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踏歌江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踏歌江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7.白龍江源考察記(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