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白龍江源考察記(7)

128.白龍江源考察記(7)

如何讓馮家山水庫灌區在改革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浪潮中,始終保持快速的展勢頭,基層水管體制改革問題現實地擺在了決策者的面前。***

2009年5月,灌區已改制支斗渠509條,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29個。農民用水者協會作為非盈利性質的農戶管水、用水組織,在農業灌溉供水中實行民主管理,自主經營,已經在全灌區形成「管理處——農民用水者協會——承包斗——用水農戶」的管理模式。這一模式得到世行官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賞,為國內其他世行貸款項目區提供了寶貴經驗,並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推廣。

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實行幹部聘用,職工競爭上崗,初步建立起重實績、重貢獻、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考核制度和分配製度,有效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按照管養分離的改革思路,初步培育起了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市場,積極探索了公益性資產的有效管理方式和經營性資產管理模式,實現了工程管理規範化、常態化。通過實施水管體改,初步建立起了水利工程良性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推進馮家山水利經濟可持續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效益

三十五年彈指一揮間。馮家山水庫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也收穫了三十五年辛勤播種的無限希望。

馮家山水庫灌區的建成通水,從根本上改善了關中西部渭北台塬區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帶動了灌區農業產業結構的大幅調整,為灌區農業穩產豐收、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繁榮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從1974年8月灌區通水開始灌溉到2009年6月,累計向灌區供水40。6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灌溉面積80。9萬畝次,糧食平均畝產由開灌前的100公斤增加到571公斤,作物複種指數由120%提高到166%。共增產糧食47億公斤,為灌區增創經濟效益70億元。渠系水利用率由改造前的45。2%提高到51。3%,灌溉用水效率由改造前的44。6%提高到50。7%,灌區年節水能力增加近10萬立方米。

1998年,馮家山水庫先後向長青工業園區的寶雞第二電廠和寶雞市城區供水,實現了水庫水資源的多元化利用。十多年來,累計為寶雞第二電廠供水1。54億立方米,為寶雞市城區供水1。85億立方米,為寶雞工業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水保障。

從1974年至2008年,馮家山水庫共攔蓄千河5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8次、1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3次,通過水庫調蓄滯洪,確保了下游防洪保護區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據測算,水庫每年防洪效益達4。2億元。

可以說,沒有馮家山水庫的一庫清水,就沒有渭北旱塬的連年豐收,就沒有崛起在長青工業園區的高耗水企業,也就沒有千河的歲歲安瀾。

未來

三十五年成就來之不易,新的征程任重道遠。全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展的灌區水利管理新體制和新機制,以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面來贏得馮家山事業的新未來、管理的新跨越和經濟的新展是今後灌區水利工作的方向。

堅持人水和諧,加大流域生態治理力度。要認真總結多年來庫區水保治理工作的經驗教訓,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庫淤積、延長水庫壽命為目標,加大流域生態治理力度,有效治理水土流失。要堅持行業管轄治理與屬地綜合治理相結合,流域治理保護與綜合開並重,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並舉,大力推行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草統一規劃,工程、生物、耕作三大措施優化配置的治理模式,依靠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植被良好、環境友好、山清水秀、人水和諧的生態型水庫。

抓緊實施抽水灌區大型泵站改造項目,完善渠系配套建設。建立抽水灌區基層水管服務體系,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效解決抽水灌區灌溉面積萎縮、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效率低下、群眾負擔過重的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踏歌江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踏歌江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8.白龍江源考察記(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