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章保安族概況(6)

6.第一章保安族概況(6)

一、地形地勢

積石山縣處於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匯地帶,地勢上大致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在1742~4218米之間。***全縣地貌大體由梁赤、溝壑、川台、河谷四部分組成,主要屬於山系。其中乾旱山區佔45。8%,二陰山區佔14。2%,陰濕山區佔35%,川區佔5%。

二、氣候

積石山縣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年際波動較大,冷熱懸殊,冬天寒冷乾燥,夏天酷熱少雨。氣候受地形、地勢及海拔的影響,自東北向西南形成了乾旱(包括川區)、山陰、高山三種類型,東北河谷地帶溫熱乾旱,西南積石山麓地帶涼爽濕潤。全縣年平均氣溫在5。2c,平均最高氣溫是16。5c,平均最低氣溫是零下8c,且呈現由東北向西南遞降的態勢。降水西南高山區高於東北溝壑區,從安集、銀川等鄉的467。6毫米可遞增至積石山麓的800毫米以上,且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7、8、9三個月是一年中降水的高峰期。秋季降雨量可佔全年降水的59%,冬春季降水少,初夏乾旱。

三、土壤和植被

積石山縣的土壤呈現出明顯的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特點。水平地帶性特點是:自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白土、黑麻土、大黑土等;垂直地帶性(農田以上)由積石山麓至山頂依次為典型褐色土、山地棕褐土、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草甸土和岩石裸露區。其中大白土主要分佈在東北部半乾旱區,麻土主要分佈在河谷川台及中部二陰地區,大黑土主要分佈在西南部海拔2200米以上的山陰地區及積石山麓一帶,大河家地區屬於此類。積石山地區的植被主要分為山區植被和農區植被。山區植被指積石山麓一帶林牧區植被,分佈在海拔3200~4100米之間的地區;農區植被分佈在海拔2600米以下的農業區。大河家地區屬於農作物楊柳植被地區和農作物楊樹瓜果植被地區,土壤為黑土、黑黃土和紅土。

四、河流

積石山縣境內源於小積石山的黃河一級支流主要有銀川河、吹麻灘河、石源河、劉集河、大河家河,其中劉集河的匯水面積和流量較大。黃河二級支流主要有居集河、中咀嶺河、牧野溝、樊家溝、陽窪溝等大部分屬於季節河,彙集黃土溝壑區的雨水流入黃河,但流量很小,冬春兩季瀕於乾涸。夏季流量逐漸增加,但暴雨頻繁時可導致河水暴漲、山洪突和泥石流等災害,沖毀淹沒沿河兩岸農田的現象時有生。

積石山縣受地形、地勢、光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自然生態環境可以說是優勢與劣勢並存,不同地區間的生態環境差異較大。積石山縣太陽能資源豐富:全縣年日照時數為2323小時。由於海拔高,大氣透明度良好,太陽總輻射量為131。34千卡/平方厘米。

這裡的生態劣勢主要是:第一,礦藏資源貧乏。積石山縣由於地層出露不全,地質構造簡單,侵入岩不育,因而可開利用的礦藏資源很少。零星散布的銅、金等礦藏,由於品位不高,儲量不大,不具備開採價值。第二,水能資源較為缺乏。積石山縣境內水源短缺,大部分地區處於半乾旱狀態,具有開利用價值的河流只有銀川河、吹麻灘河、劉集河和甘河灘河。黃河的水能蘊藏量雖然豐富但是難以大規模利用,且河道狹窄,水流湍急,含沙量大。據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水文站記載,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對沿岸農田、村莊和水利設施威脅很大。由於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不僅使黃河提灌的難度增加,而且易造成雨季時水土流失和泥石流迸時對黃河造成水體污染。

保安族所居住的「保安三庄」地區依傍在小積石山東麓,自然生態環境在積石山縣屬於中上等。就水源來說,「三庄」有來自大墩峽和崔家峽的兩條峽水,既可飲用,又可灌溉。就土壤來說,「三庄」地區的土質主要是黑土、黑黃土和紅土,適宜農作物和瓜果蔬菜的生長。山地丘陵地的農作物產出雖不如四堡子鄉的川水地,也不如大河村和康吊村可以利用黃河提灌來增加糧食產量,但比起東北部溫熱乾旱的河谷地來說確是強了不少。保安族人就生活在積石山縣這種差異懸殊的生態環境中,處於「大劣勢」中的「小優勢」狀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一章保安族概況(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