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間文化(17)

44.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間文化(17)

「保安腰刀」是保安人民的傳統工藝品,是保安族文化的瑰寶。***作為民族工藝品,它具有工藝精美、刀刃鋒利、經久耐用、攜帶方便等特點,是藏、蒙古、回、保安、哈薩克、維吾爾等少數民族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保安腰刀」的製作,迄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早期生產的腰刀是沒有鞘的木頭把子——波日季及牛角把子的黑膛刀,如今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品種不斷增加,工藝流程有設計、打坯成型、刻花刺字等。

保安人的手工製造業大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加工一些生活必需品供自己消費。保安族的打刀手工業,原是以一戶為一個生產單位,規模較小,一般不收徒傳藝,多數是父傳子、兄傳弟,還有的是親戚、鄰居之間互相學習。冶鐵的工具有風箱一個、砧子一個、大鐵鎚兩個、小鐵鎚兩個、鉗子兩個、鑽子一個、剪刀一把、銼子三四把、虎頭鉗一個,以及其他一些小工具。因為購置這些工具的投資少,打鐵所需的材料也不多,像鐵、木炭、牛角、銅等原材料,匠人們從附近便可買到,全部工序一般都是由一個工匠完成,這為保安族冶鐵業的普及提供了有利條件。

保安刀既是生產生活工具,又是男人的一種裝飾品,約有30個品種,鋒利耐用,精緻美觀,融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著名的「什樣錦」單刀和雙刀是保安腰刀中的代表作,遠銷甘肅、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區及沙特等中東國家和地區。自從周恩來總理把保安腰刀當作禮品送給外國友人後,保安腰刀又多次被當作國禮贈送給各國外賓。保安腰刀已經成為保安族的特有手工業品。

二、木工

20世紀50年代初,積石山縣境內技藝較高的木工行60多家,主要分佈在銀川、鋪川、關家川、劉集、石塬等鄉。他們除在本鄉村進行木工活動外,還常到臨夏、甘南、青海黃南、海南、循化、民和、化隆等地從事木工勞務活動。1980年全縣有木工620多人,是50年代初期的10。2倍。1988年,有木器加工廠1處,從業人員10人;專業木工作坊27處,從業人員67人;零星分散的木工870多人,平均每個行政村6人。這其中有不少保安族的人從事木工行業,他們主要製作組合櫃、大立櫃、寫字檯、各類沙、沙床、辦公桌、檔案櫃、課桌等。工具除傳統工具外,還有電鋸、電刨和木工車床等。如今,許多保安人開始直接購買現代傢具,對木工的需求有了一定的減少,而且年輕一代的保安人在積極尋求多方面的展途徑,繼承木工製作的人也在逐漸減少。目前,保安族木工作坊僅三四家,從業木工人員不足50人。但在經濟不斷展的今天,由於保安木工技藝精湛,製作的木活結實耐用,特別善於生產一些花紋精美、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木製傢具,保安族木工仍然受到當代保安人和周邊地區群眾的歡迎。

三、柳編

小關、癿藏、居集、劉集、大河家等鄉,多出產柳條,柳條編織品主要有簸箕、背斗、栲栳、耱子、鳥籠、籃、筐等。產品銷往蘭州、臨夏、永靖一帶。1949年大河家尹家山從事編背斗的農家10戶,1954年有20戶。大河家大墩村保安族群眾善於編耱子,歷年常編的有10戶。從業人員多、編織點比較集中的小關、癿藏兩鄉,歷年長期編製的群眾約有20戶。主要編織簸箕、栲栳、鳥籠等,特別是癿藏鄉紅星村的編織匠編出的各種編織品質優形美,頗有名氣。

四、麻加工

麻製品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麻加工,—般用品如麻繩、麻鞋等自製,麻布、麻袋、口袋等產品則請閑時走鄉串戶的麻布匠專門製作。麻製品除一部分自用外,其餘被小商販收購,運往蘭州、臨夏、永靖、甘南、永登等地販賣,或以物易物,換回本地適用的輕工業品。在積石山的石塬、柳溝、關家川、鋪川、銀川、郭乾等鄉,廣種胡麻(亦稱亞麻)。胡麻稈經水漚泡,將其皮層加工成胡麻毛,是優質的天然纖維。在保安族地區,有不少群眾從事麻加工業,1949年前,當地農家所用的繩索、麻線、麻鞋、麻袋、麻布單子、麻褲等皆用胡麻纖維製作。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廣大農民仍大量製作胡麻纖維製品,並廣泛使用。隨著商品經濟和紡織業的展,麻製品製作、販賣逐漸減少。近年來,麻製品製作工廠的機器制麻基本取代了保安人手工制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4.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間文化(17)

%